在江苏淮安,笔者采访到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一个农民,却对课题调研产生出一组有趣的尴尬数字游戏,创下了四个“一”:一个有着二十年调研历程的自由撰稿人,一个调研的稿件多次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并被戏称的“建议大户”,一个多次获得省、市表彰的调研建议爱好者,一个为课题调研累计投放将达四十万元的乡村人,写下了近二十篇、约百万字的调研建议报告。如今面临的却是“四无”“一有”:无住房(没有住房,借住别人的住房)、无工资(乡机关十四年工龄,现下岗无一分钱离岗待遇)、无农田(在乡机关工作时未分得土地,现无承包田)、无积蓄(一贫如洗),有巨债(为调研欠下银行两万元贷款),造成此状的直接原因均是有调研爱好而产生的费用均为自费。他就是江苏淮安的俞华。
俞华研究的课题多为我国的政策研究,涉及管理体制、农村房改、廉政建设、农业产业化等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有:向国家体改委上报了关于我国行业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向中纪委上报了关于实行财务公开的建议,向国家建设部上报了关于实行农村房改的建议,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了关于开展全民健身等重大课题。
同时,向江苏省委上报了关于农业产业化、乡级机构改革等建议,向淮安市委上报了关于开发兴建旅游大景区的建议,向涟水县委上报了关于涟水发展经济的策略研究与建议等。
对我国农村房改的研究,投入颇多。该课题曾被时任国家建设部部长侯捷的首肯,称该建议积极可行,要求部以此为依据,加紧研究部署和试点培育。不久,我国农村住宅的中心村规划政策出台,撰写万余字的调研报告被刊入部刊《村镇建设》杂志。获时任江苏省省长季允石的大会表扬,受江苏省委办、省府办的联合表彰。
调研的关于设立劣质工程举报奖励基金的建议,获淮安市委市政府的联合表彰,
2009年1月,获淮安市2008年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光荣称号。
三年来,有关媒体对俞华自费调研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2008年,涟水报、淮安电视报、淮海晚报先后进行了报道,淮安日报2008年4月1日二版头条以《田野里走出的建议大户》为题登载了人物通讯,
2008年6月19日,淮安电视台《今日观察》节目以《执着的建议能人》为题播放了人物专访电视专题片。2009年2月23日,淮安电视台《文化星空》节目以《俞华的故事》为题播放了人物专访电视片。2009年12月,共青团中央主管主办的《农村青年》杂志12期刊登了“农民自费搞调研:债台高筑,无怨无悔”的新闻通讯。2010年3月16日,淮安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采访报道。
目前,俞华正在为《中国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研究》一题展开调研。
笔者愕然,愕然的不仅是俞华的毅力、处境和决心,更愕然的是在当今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重点帮扶、脱贫解困的今天,居然还在石头缝中藏有这样一个窝着的人才。
笔者为此呼吁,愿俞华在逆境和困惑中走出,从政府和社会中得到暖爱,将理想和智慧的巨大潜能释放。 (记者之声)
俞华 (0)13382323093
数据统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