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dj战歌,就上傲气战歌网!2015年传奇家族玩家最喜爱的家族战歌网
战歌推荐:战歌网 战歌网dj Mc战歌网 DJ战歌网下载 激情战歌-冰雪战歌网 客服Q:350317
新闻搜索:

人物专访——高工陈开潮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2011-04-10 17:44

  

          人物专访--“挖泥工”的今朝

                                             

         


 本期人物专访,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窑友陈开潮。陈开潮73年毕业于市南中学,和他的一大帮同学一样,在73年年底被分配到了崇明长江农场窑厂,开始了人生的谋生生涯。当然,这样的谋生职业是冠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名义,在那时,书没读了,除部分分到工矿,其余都逃脱不了做知青的命运。

 17,8岁的小伙子,虽然身材长的不高大,却也吃得起苦,先后在农场的窑厂制砖车间,后勤食堂工作过。业余喜欢拉拉小提琴,看看书。虽是窑厂的一名工人,却像当年陈健一样书生气十足。给人的感觉,言语不多,说话慢腾腾,神态温尔儒雅,有时还带有点腼腆。排行老小的他,性格中具备着那个时代知青所具有的共性,也有着他特立独行的个性,尤其是他那锲而不舍的求知欲,也许是他家庭的熏陶,从小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只是要命的文革剥夺了年轻人继续上学的机会。好在窑厂还有一大帮求知欲很强的年轻人,业余时间还可以互相切磋攀谈,以聊自慰。当时,开潮和随心同在一个食堂,就因为有共同的爱好,他们成了好朋友。至今还保持着热线联系。

 77年后恢复高考,无奈因文化底子太薄,心有余而力不足,考了二次都失利,立下誓言一定要继续补习文化课争取上大学。在当时,像开潮一样有这样决心的年轻人,在窑厂位数还不少。80年前后,因为会拉小提琴的特长,他考入了场部俱乐部。平时,利用演出的空余时间,继续抓紧复习迎考。机会还是给了有准备的年轻人,81年下半年,他终于考进了大学,告别了农场,成了一名在校的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这时,命运又给他开了一次玩笑,毕业分配,他再次被分回长江农场,在场部职校做一名教师,就像当年的徐斌超在中医大毕业分回场部医院一样。人生的道路真是弯弯曲曲,变幻莫测。

 87年底,上调的机会眷顾了他,他又再一次踏上回上海的路,分在市建三公司工作。88年7月,交大院系发展从社会上招人,他选择了交大。为在高校站住脚,由于他的专业方向不同就补习有关专业课程,边工作边学习。我从交大的官方网站上,看到关于陈开潮的介绍:“ 陈开潮,男,1955年11月生,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88年~目前,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学院、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作。1994年9月评为工程师;2001年8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从事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窑炉的强化燃烧与污染物控制;煤粉燃烧器、天然气燃烧器、混合气体燃烧器的开发;工业企业的能效评估与节能减排等工作。负责和参与完成科研项目二十余项。”

 如果说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大部分人来说,人生的磨练是由知青生涯开始,那么,对于陈开潮来说,知青生涯只是他磨砺人生的一个铺垫。无论在渺茫的知青岁月,还是抽调到市建三公司后的安逸日子,他都不会苟安于上苍给予安排的现状,他有勇气选择在高校工作,说明他要挑战自己的命运,这种无意中的锲而不舍,成就他今天成了一名交大的高级工程师。祝愿窑友陈开潮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前排右一为陈开潮,摄于08年11月8日窑厂联谊会

  

后排左起:朱君中,王毅,束有为,陈开潮,贺梁,阿新 前排左起:五月雨,张建业,博主,莽野,小飞,日月光。摄于10年11月18日部分窑友聚会

   

       上海交通大学

 

    为陈开潮送上一首小提琴曲《今夜无眠》 说起“挖泥工”,我在窑厂时,曾经有“羡慕”挖泥工的故事。那时我已在轮窑,同组的有崇明人装窑工陆宗英,由于窑厂的原料——泥土从外驳回来,要及时的卸下来,方法就是“人挖肩扛”,都是民工做的,有时民工短缺,陆宗英就经常去“走穴”,第二天对我们说昨天又赚了十几块钱小外快。 那时的我们吃得下睡得着,有用不完的力气,我们一个月18元,轮窑工作的艰苦和体力不亚于“人挖肩扛”的工作,我们几个好友在私下议论,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呢,否则每月收入大大的增加了,呵呵。 开潮干的活,就是将外面驳回窑厂的泥土,第二天再挖到拖斗里,送往制砖车间。 世事难料,谁会想到“一不小心”,像随心兄所言“民工变高工”了呢。按理说,农民就是农民,工人就是工人,农民做工人的活就叫民工?其实我们都是标准的“民工”——农业工人,区别仅在不拿工分拿工资,现在所称的“农民工”只不过是以前民工的升级版而已。但现在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待遇比我们那时强多了,居然还有政府总理帮他们催讨工资。 看了博主比较详细的开潮的大致情况介绍,想起上次和开潮一起聚会时的欢愉。尽管每个人有各异的性格和做派,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和自己长年所从事的工作有关,开潮就是很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学者风范。由于都属“窑厂民工”,很多朋友尽管几十年未见,但没聊多长时间,都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你、我、他”,就开始疯了,嘿,来劲。 我觉得开潮的经历中,有那么几点很值得我学习: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可嘉。在那个年代的大环境中,能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不倦的“海绵吸水”需求,真是难能可贵;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作风可敬。在所谓的“屡试不第”情况下,胜不骄、败不馁,“闯关成功”。然后又坦然面对回崇明工作,育苗树人,充分体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诚信做人,励志成才”的信念可崇。由于社会磨难和人生历练的积累,对于再次光顾的良机,能珍惜和把握,坚定信念、绝不言败,终成正果。 开潮的这些优点,不仅仅在于我们还在工作时能够学习,即使以后退休了也还受用,那种精神、作风、信念,是永远值得学习和光大的。 祝开潮在今后工作中保重身体、取得更大更好的进步,到时再举杯共贺! 没想到老领导洪书记还是把您手下最底层的挖泥工给挖了出来,曝光于阳光之下,在洪博客上与大家见面,挖泥工觉得难为情。当初我拜托洪书记请不要把本人挂在洪博上。原因是窑厂小人物---挖泥工,没必要挂上,就算现在换了工作,也只是换一个工作而已,绝对不足挂齿。当然,回想起窑厂经历还是颇为感慨,虽然当时工作单调枯燥,但也锻炼了人们的意志,加强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特别是在洪书记的领导下,窑厂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本人懂得了珍惜时间,不言放弃。结果:窑厂的挖泥工模模糊糊的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的岗位。再说不足挂齿!但是,还是应该借此机会向各位同仁对本人的鼓励、帮助和关怀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向大家问好!窑厂挖泥工敬祝大家健康快乐,心想事成! 挖泥工:今天望着你的标准像,读着博主特意撰写的简介,想着曾经是齐肩的好朋友,难免产生无以平复的情绪,莫可名状,希理解。你上了洪博专栏,作为旧同事,老朋友理应多叙上几句心里话,真诚的表达祝贺!你的人生今天,以辉煌字眼形容,也相当确切。几十年来,我关切与注视着你成功的每一步,也勿庸讳语,其中有诚挚的祝福,还有好奇与妒嫉。我不敢多提彼此的今日,因为仰着头写字很累,不习惯。我也沒学会许小飞的作文新法,"将文字写在纸里,卷成鞭炮,噼辟啪啪燃放得特别响[玩笑句]。" 我也不想泛泛而谈,广而话之,却很想具体而微地叙叙旧事、旧景、旧情,想将我们青春的历史从笔下汩汩流出,但我做不到,相隔太久了,青春已进入记忆稀薄的一隅,废砖终究回不了泥巴了。再说,这里是熟人的博客,有着大家共同熟悉的历史,要写实,容不得半点胡诌、虚构。上次已经犯了大错,三四千字的博文,议论多于叙事,狗尾巴草一堆,上传后自已也感生气,因为议论可以杜撰,对不住老朋友了。关于农场,我仅记得,你我同拿着24元工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年里彼此活动场合不大,履着平地,面面相觑。生活简单平和,沒有新意,也不存惊喜,而且每天重复着。我有着宿命论的悲观色彩,还误以为你也不过如此------沒有野心,没有目标,不知耸着身子往上跳。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彼此传承不同,基因差异大,老鹰的儿子决不会甘做麻雀。直到很久以后来才知你,潜得深,內敛得很,怀揣着个人的抱负,暗地里使劲、博奕,用知识去叩机会之门,在人生的叉道上选对了路。你以个人荣誉宣告:"24块户头也能走出困境,去创造人生的辉煌。" 记得不久前,后勤大组长祝云芳曾说过一番话:"领导伯乐,慧眼识珠,27块户头成才居多。当然,这也是性格使然。" 其实扳手指头数,24块者,也不乏优秀者,如画家、陈工、樑兄...... 你们经自巳的努力,终于腾空而起,成了灿烂星辰,不再是24块灰暗的石头了。前不久,家人问我:"陈工提琴真的拉得很出色?" 我回答:"他是农场旧友,一生向上,有亮点,不管他过去的锯木声,还是现在的天府乐,在朋友心里,总是余音绕梁,经久不衰的。" 陈开潮成才的历程介绍,以专栏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再次验证和显示了人才的“马太效应”,在窑厂的表现。名校的高级工程师意味者什么?简言之,它是与专家、学者、教授属于同一序列;毫无疑问在社会上堪称“精英层面”。人们很难想像,将“挖泥工”、“伙头军”和“精英层面”联系起来,正如,窑友比较容易看到,当下陈开潮光鲜的一面,殊不知,任何人才的成长,顺风顺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毕竟是极少数。而绝大多数则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也许,有些曾经历“炼狱”般的苦痛;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博主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同样,我们也能,从介绍中,感悟到开潮“执着、坚守,锲而不舍”的可贵品格。永不放弃、屡“败”屡战、直至胜利,这点是永远值得我等学习的。前不久,在一次窑友的聚会上和陈开潮相见。诚如阿新提到的,老友相见,分外高兴,开潮同样显现出“率真”的一面。然而,通过简短的交谈,却发现在世风浮躁、喧嚣的今天,开潮还保持着早年在窑厂时,那份质朴、纯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开潮已年届五十六,这档年龄在高校中,就“仕”途而言,空间不大;就技术和科研而言,空间不小,开潮属于后者,对此,我等充满期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昔日的挖泥工、食堂的炊事员陈开潮你是我们窑厂的骄傲。当年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你坚强的意志,几次的失败更使你坚韧不拔。失败是成功之母。如今硕果累累的你又是如此的谦逊!令人敬佩之余又有许多的感慨!工夫不负有心人。想当年恢复高考后,窑厂有多少有志青年在每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孜孜不倦,勤奋攻读,如今你们又为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文明,让城市的天更蓝水更绿,让我们有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国度再现辉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开潮你是其中的一员,向你学习已经做不到了(享受退休)。向你致敬是发自内心的!望保重身体!这是与你共同在食堂工作过的同事对你的祝愿。并感谢洪博为我们开辟了这片既属于窑友又是博友们的“自留地”。在此向所有的窑友、博友们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青春永驻! 哈哈!洪博里的陈门何其有幸!继阿新局长、陈大画家,又新鲜出炉,火热特特滚的陈开潮高工。我也在交大工作,深知交大除了院士屈指可数,别说高工,就是教授、博导也多如牛毛,为子啥啦,因为硕士、博士无限扩招。物以稀为贵,如今博士生的吃香程度,已远不及徐医生当年的那个硕士学位吃价了,博士掉价了,博导的身价也就水跌船低了。 但是我由衷地佩服陈开潮高工,为子啥?因为要看他原有的文化底子,73届,讲讲是中学毕业,其实因文革余孽,在中学根本没读到啥,只有小学没读完的底子,却奋斗三载,凭着自身锲而不舍的毅力,卧薪尝胆,终于敲开高等学府的大门。 我了解得不甚清楚的是,要么比陈高工年长的,要么年轻几岁的高工、教授蛮多的,他这个年龄段是个断层,由此彰显陈高工的多么不易,这也是我打心眼里佩服他的缘由。 交大太大了,而我的接触面有限,过去没看到过陈高工,从上面窑友的评说中,知道陈高工为人低调、内敛、谦和,像煞沉甸甸的稻穗,祝愿咱校的陈高工收获更多的科技成果,让我这个退休的交大人在洪博里也沾上陈高工的一点星光,呵呵! 我的美女网友的引言: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分享给你,那是我的错。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只读了一半你就说没时间了,说明你已经是个“茫”人了。 如果你看完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只是讲讲大道理,说明你的人生阅历还不够,需要你把这篇文章珍藏,走出去碰几年壁,头破血流后再回来,再读,你就会感叹自己的年少无知。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很有道理,然后束之高阁,继续走进拥挤的地铁,依然用着自己昨日的观念来思考自己的未来,你的人生也将继续重复着昨日的状况。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过来人,对你的人生忠告,并你也愿意用他告诉你的思想去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对你来讲成功不是很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用这篇文章里的思想一直鞭策自己。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长辈用他的一生的时间来写的一篇对你忠告的文章,说明你已经有了和他相似的人生阅历,只要你继续努力,成就伟业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他人分享呢? 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你的人生是什么呢? 从古至今,没有人能不下工夫就办成一件事。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一直都流传着一句千古不变的佳话,那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志”乃“志气”,所谓“志气”,也就是“毅力”。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触,我一直都相信,一个人,如果有了“毅力”和“志气”话,那他将站在人生的珠峰上俯观世界的美好! 正如同博主介绍的那样,开潮就是这样一位生活的缔造者,他在人生道路上一次次敢于挑战自我的抉择,注定着他生来就不肯屈服于命运对他的百般“捉弄”,更不愿拘泥于时局对我们这代人的束缚。还记得当年与他一同在食堂共事,我们时常开玩笑的嘲笑他的小提琴声如同“杀鸡杀猴”般的撕心裂肺,可他却毫不理会我们,仍旧淡定的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小提琴梦想,后来他成功了、成功的考入了场部俱乐部。如今想来开潮就是一位言语不多,说话慢腾腾,神态温尔儒雅,却思想新潮的人!!!即使眼前的举动或选择并不被身边的人所赞同,可只要自己认定了,就会朝目标奋进,有志者事竟成!!!博主说,开潮的知青生涯只是他磨砺人生的一个铺垫、我觉得那正是如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般的磨练和洗礼,他经受住了,所以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并非偶然,是每一次对挑战命运的积累和沉淀。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最后祝福开潮和各位新老博友、窑友、同学在新的一年里、凡事顺心,身体健康!!!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 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 -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二、 根源       你工作快乐么?你的工作好么?      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有没有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么?你每天开心么?       天涯上愤怒的人很多,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你为什么愤怒?       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三、什么是好工作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那个时候学生们只想出国或者去外企,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去了盛大,陈天桥创立的盛大,一家民营公司。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不加班,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大部分情况下会找个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来管你,而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想清楚了么?500强一定好么?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甚至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最近到国外去了。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地挣扎着,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国内的教授很难当么?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就像有人说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没有入现在这个行业,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会很失败?不见得。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四、普通人  我发现中国人的励志和国外的励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而前者则需要用999个失败者来堆砌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      所以请你在想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要得“现实”一点,你说我想要做李嘉诚,抱歉,我帮不上你。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这种人,是靠命的,看我写的这篇文章绝对不会让你成为他们,即使你成为了他们,也绝对不是我这篇文章的功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真正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王侯将相,人也不多。目标定得高些对于喜欢挑战的人来说有好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反而比较容易灰心沮丧,很容易就放弃了。      回过头来说,李嘉诚比你有钱大致50万倍,他比你更快乐么?或许。有没有比你快乐50万倍,一定没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乐一两倍,甚至有可能还不如你快乐。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和别人比赛,比谁要得更多更高,比谁的目标更远大。虽然成为李嘉诚这个目标很宏大,但你并不见得会从这个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获得快乐,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须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能够使你获得快乐的东西,那才是你想要的东西。   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目标,目标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别人远大而不好意思,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乐却是一样的。我们追逐成功,其实追逐的是成功带来的快乐,而非成功本身。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攀比的心态蒙住眼睛,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社会上一夜暴富的新闻很多,这些消息,总会在我们的心里面掀起很多涟漪,涟漪多了就变成惊涛骇浪,心里的惊涛骇浪除了打翻承载你目标的小船,并不会使得你也一夜暴富。“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没有当贼的勇气,又缺乏当贼的狠辣绝决,虽然羡慕吃肉,却更害怕挨揍,偶尔看到几个没挨揍的贼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动,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贼,却也不敢。 我还是过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乐,至少,晚上睡得着觉。 五、跳槽与积累 首先要说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个性,天涯上或许会有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叫好,煤气公司电话公司不会因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免了你的帐单。当你很帅地炒掉了你的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账单还是要照付,只是你赚钱的时间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所以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至于是否会因此让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就像围城里说的,“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很多时候的跳槽是因为觉得失去兴趣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手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还都是远远不够的,但稍有成绩的人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客户关系铁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实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六、等待 这是个浮躁的人们最不喜欢的话题,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因为会引起太多的争论,而我又无意和人争论这些,但是考虑到对于职业生涯的长久规划,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话题,还是决定写一写,不爱看的请离开吧。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我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我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他们一生最中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曾经我也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却要坐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为什么有些烂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赚钱?为什么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人能那么容易赚钱,而轮到我们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正规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里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都想要,我这不是在要公平,我这是在要抢劫。因为我要得太急,因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会去看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 Maguire》,让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还是有希望。当所有的人离开的时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弃。每天下班坐在车里,我喜欢哼着《隐形的翅膀》看着窗外,我知道,我在静静等待,等待属于我的那一刻。 七、入对行跟对人 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职业做到底的,虽然如此,第一份工作还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很多案例也证明即使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非常成功,到另外一个行业,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是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加盟苹果时所说的话,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到了苹果表现平平。其实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差,或许有报道说哪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比较高,但是他们没说的是,那个行业的平均压力也比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 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有发大财,所以我的建议只是让人快乐工作的建议,不是如何发大财的建议,我们只讨论一般普通打工者的情况。我认为选择什么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比如,从前年开始,国家开始整顿医疗行业,很多医药公司开不下去,很多医药行业的销售开始转行。其实医药行业的不景气是针对所有公司的,并非针对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个时候跑掉是非常不划算的,大多数正规的医药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撑个两三年总是能撑的,大多数医药销售靠工资撑个两三年也是可以撑的,国家不可能永远捏着医药行业不放的,两三年以后光景总归还会好起来的,那个时候别人都跑了而你没跑,那时的日子应该会好过很多。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行业不行了,问题是,再不行的行业,做得人少了也变成了好行业,当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却是最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金融行业好,金融行业门槛高不说,有多少人削尖脑袋要钻进去,竞争激励,进去以后还要时时提防,一个疏忽,就被后来的人给挤掉了,压力巨大,又如何谈得上快乐?也就未必是“好”工作了。 太阳能这个东西至今还不能进入实际应用的阶段,但是中国已经有7家和太阳能有关的公司在纽交所上市了,国美苏宁永乐其实是贸易型企业,也能上市,鲁泰纺织连续10年利润增长超过50%,卖茶的一茶一座,卖衣服的海澜之家都能上市……其实选什么行业真的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做。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关键是人。 有一点是需要记住的,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能够预见得到的未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有钱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此大多数人说好的东西不见得好,大多数人说不好的东西不见得不好。大多数人都去炒股的时候说明跌只是时间问题,大家越是热情高涨的时候,跌的日子越近。大多数人买房子的时候,房价不会涨,而房价涨的差不多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开始买房子。不会有这样一件事情让大家都变成功,发了财,历史上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发生。有些东西即使一时运气好得到了,还是会在别的时候别的地方失去的。 年轻人在职业生涯的刚开始,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不要让自己今后几十年的人生总是提心吊胆,更不值得为了一份工作赔上自己的青春年华。我的公司是个不行贿的公司,以前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自己的员工也不理解,不过如今,我们是同行中最大的企业,客户乐意和我们打交道,尤其是在国家打击腐败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做生意不给钱的名声,都敢于和我们做生意。而勇于给钱的公司,不是倒了,就是跑了,要不就是每天睡不好觉,人还是要看长远一点。很多时候,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路,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路。 跟对人是说,入行后要跟个好领导好老师,刚进社会的人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好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好”的标准,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是以下三个。 首先,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一个领导每天都会发脾气,那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发脾气的时候却不发脾气的领导,多半是非常厉害的领导。中国人当领导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闲人。如果看到这样的环境,还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领导要愿意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其实是从面试的时候就能发现的,如果这位领导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几乎不听你说什么,这就危险了。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不代表同意下属的说法,但他必须了解下属的立场,下属为什么要这么想,然后他才有办法说服你,只关心自己怎么想的领导往往难以获得下属的信服。 第三,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如果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往下推,有了功劳就往自己身上揽,这样的领导不跟也罢。选择领导,要选择关键时刻能抗得住的领导,能够为下属的错误买单的领导,因为这是他作为领导的责任。 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领导,因为,中国的领导往往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领导,因为他坐领导的位置,所以他的话就比较有道理,这是传统观念官本位的误区,可能有大量的这种无知无能的领导,只是,这对于你其实是好事,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要超过他,你希望他比较聪明还是比较笨?相对来说这样的领导其实不难搞定,只是你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来而已。多认识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同样能找到好的老师,不要和一群同样郁闷的人一起控诉社会,控诉老板,这帮不上你,只会让你更消极。和那些比你强的人打交道,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然后跟更强的人打交道。 八、选择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因此在谈职业生涯的时候不得不提到这个话题。 我始终认为,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可以不去写这篇文章,去别人的帖子拍拍砖头,也可以写下这些文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让别人易于阅读,也可以写成一堆,我可以就这样发上来,也可以在发以前再看几遍,你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啊,没得选择阿,如果你认为“去微软还是去IBM”“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当销售副总还是当厂长”这种才叫选择的话,的确你没有什么选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选择。但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每天生活都在给你机会,他不会给你一叠现金也不会拱手送你个好工作,但实际上,他还是在给你机会。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了不起的社会关系,我的父亲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边疆,那个小县城只有一条马路,他们那一代人其实比我们更有理由抱怨,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年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书都没得读,支援边疆插队落户,等到老了,却要给年轻人机会了。他有足够的理由象成千上万那样的青年一样坐在那里抱怨生不逢时,怨气冲天。然而在分配到边疆的十年之后,国家恢复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来的学校。研究生毕业,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单位里,又是3年以后,国家第一届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来的学校,成为中国第一代博士,那时的他比现在的我年纪还大。生活并没有放弃他,他也没有放弃生活。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选择,他没有放弃,他没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时机到来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来得重要得多,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到你应得的未来。 我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 九、选择职业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财务出身,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95%。现代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老板的,但实际上,后来他们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市场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老板的,几乎没有。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销售就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财务则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从宏观上看待生意的本质,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公司小的时候是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的时候是财务主导公司,销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数字,财务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数字不看人情。公司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跟客户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条件,别人肯给生意做已经谢天谢地了,这个时候订单压倒一切,客户的要求压倒一切,所以当然要顾人情。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免得因为不规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运营成本也变高,必须提高利润率,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有产出的地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才不管你客户是不是最近出国,最近是不是那个省又在搞严打,到了时候就要把业绩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抛股票,这个时候就是数字压倒一切。 前两天听到有人说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开始的时候我们想“能做什么?”,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规模了,我们想“不能做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中觉得为什么领导这么保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错过很多机会。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还年轻,你想的是“能做什么”,而作为公司领导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他比较关心“不能做什么”。 我并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销售或者财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有些人就喜欢下班按时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那也挺好,但就不适合找个销售的工作了,否则会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欢出风头,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大概也干不久,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太积极,也不喜欢财务话太多。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有很多的不快乐,其实是源自不满足,而不满足,很多时候是源自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则是因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要什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我想,我们还是因为生活而工作,不是因为工作而生活,生活是最要紧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总是觉得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生活本身一团乱麻,工作也不会顺利。所以要有娱乐、要有社交、要锻炼身体,要有和睦的家庭……最要紧的,要开心,我的两个销售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问他们,2年以前,你什么都没有,工资不高,没有客户关系,没有业绩,处于被开的边缘,现在的你比那时条件好了很多,为什么现在却更加不开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不开心,那你为什么还要工作?首先的首先,人还是要让自己高兴起来,让自己心态好起来,这种发自内心的改变会让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气质,更能包容……否则,看看镜子里的你,你满意么? 有人会说,你说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板就会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时间娱乐、社交、锻炼?那是人们把目标设定太高的缘故,如果你还在动不动就会被老板炒掉的边缘,那么你当然不能设立太高的目标,难道你还想每天去打高尔夫?你没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但是上下班的时候多走几步可以吧,有楼梯的时候走走楼梯不走电梯可以吧?办公的间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卧撑可以吧?谁规定锻炼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个小时去健身房?你没时间社交,每月参加郊游一次可以吧,周末去参加个什么音乐班,绘画班之类的可以吧,去尝试认识一些同行,和他们找机会交流交流可以吧?开始的时候总是有些难的,但迈出这一步就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而每天工作得很苦闷,剩下的时间用来咀嚼苦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让生活更加糟糕。 人生的历程就是在历练中走过,每个人都有快乐的时刻和闪光的阶段。由于大家对生活的理解的差异,理念的不同,偏偏要说成是成功者或失败者。似乎“局长”“工程师”“导演”或这个家那个家的,那么人生就算成功了。其实不然,这仅仅是“光鲜”的字眼,也叫做头衔。这些头衔的取得充满着偶然的机缘,碰着了,你就冒出来了,就这么简单。当然个人的知识、技能的实力是有高低,但是这些仅仅是的基础,基础雄厚只是冒出的几率大一些而已,没有机缘也只能什么也不是。由此不是就生出了“怀才不遇”之说吗?所以机缘往往是人生历程中的“拐点”,就这么一瞬间改变了一生。然而这样的机缘是只能可遇而不可求的。 工程师陈开潮窑友我虽然不熟,但观其相片是颇有气质、有底蕴的,但是如果没有交通大学88年7月那次院系从社会上招人的机缘,就可能没有这个人生拐点,就没有今天的头衔。这样的机缘是你想要就为你准备着的么?多少人就因为没有遇上机缘,或者与机缘擦肩而过从此埋没,人生之路一不顺都不顺。像洪博主这样有理想、有独立的认知、有领导方法、有锲而不舍精神,不比胡延照水平差吧,他们又都曾经是长江农场基层连队的党支部书记,为什么胡延照能当市长,洪博主就不能呢?机缘啊,洪博主没遇上这个机缘。所以今天头上有“光环”的,包括我这个“导演”,只能人生道路上的幸运儿。所以没有“光环”的朋友又有什么可以自卑的呢?只不过过去的人生运气差了点吧,今后呢,说不定机缘就来了,就等着乐吧。 我从来不相信佛法,但我始终相信机缘。人生中许多美好、幸福都是机缘促成的。大家不妨自己检点一下,一定会有所感悟的。 我花了半个多小时辰光,看了桦姐转载的惠普大中华地区总裁的长篇讲话,很是有体会,以前曾看过,但没这么仔细和认真。其实现在有很多行业的CEO都有很精彩的讲话,对人生有启迪。 孙总讲的对象面似乎不很宽泛,就是员工怎样发展和成功,但是内容中理念很多。他所讲的关键点,究其原因,窄面、单一的社会教育是主要因素之一,由此而引申出的处理一些待人处事、上司下级、励志因果、生涯设计等问题的结果就不同了。 使我想起为什么现在会流行出所谓“80后、90后”的说法,其实这也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当年我们不知道“计划生育”国策,会对国家以后几十年发展所带来的正负方面的结果,我们那时不考虑或者是不懂,但是社会的历史发展并不会因你不懂而停滞不前,当然,你这个国家和社会必须承担国策正确与否所带来的成果和灾难,那就是几代人的成才问题,这是带有普遍性的大问题。 我们有时聊天,作为议论国事也好,社会也好,哪怕一个人也好,必须正视人活在世的一切现象。我发现(有些) 国人很缺乏自信,又充满自卑,“励志”和“嫉妒”完全是两种态度。“励志”我就不谈了,就说“嫉妒”,朋友或旁人比你发展好,不是主观上努力超过他,而是使尽一切方法使他好不了……,诸如此类很多事例,有时遇到很无语。而且这种(系列)事发生在各行业、各阶层、更层次,引来国内外众多“垢语”后果——就这德行。不是吗?中国电视剧里多的是,描述更深刻。 有些人看事物很简单,总是摆脱不了世俗眼光:某某某是靠谁的关系发了,所以现在怎么了……。实际上这种事国外也有。大家知道比尔盖茨,他的母亲是IBM的一个高管,比尔盖茨的第一笔业务就是通过他母亲给搞定的;大家知道巴菲特吧,他的父亲也是一个议员,曾经帮过巴菲特。但是那又怎样呢。老布什照样可以叫小布什做总统、克林顿也可以帮老婆希拉里登上国务卿位置,又怎样呢?你以为北韩的“老金下、小金上”是一回事吗?要能看的懂,要能想明白,这些的不同之处在哪。 我认为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个人的发展都是差不多的,但是每个人在社会上承担的工作岗位是不一样的,对社会的影响结果就大相径庭了。有时会“误人子弟”,甚至是“误国殃民”,比如(部分)媒体“下三滥”的手段比比皆是。把人们的思想都搞乱了,感到“越揭短越光荣”,最好揭到“衣不蔽体”,那就是一个“斗士”、一个革命者,否则腐败越来越厉害,社会治安越来越差。这种行为我真的很鄙视,究其因是“文革”的余毒作怪。我们应冷静观察、理智思考,不能简单从数字上来判断某一件事,以前的“大官落马”是不见报的,现在只不过让你知道罢了,形成一些百分比。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法律不健全、制度缺失、机制体制的矛盾,也就是说,现存的政治体制已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发展要求,因此产生反作用,显示出种种“不适应的结果”而已。 有时看似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观客观”的努力问题,但实际上是摆脱不了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制度等的覆盖和制约的。 隐身出场,低调亮相,这符合本期主角的性格。博主把开潮推到“前台”,又一次为博友们展示了一位窑友中,曾经的挖泥工,是如何自勉、自励、百折不挠、自学成才为骄子---交大热能高工。从开潮的题头照,鄙人似乎又重新在他身上搜索到了一种特质,或者说是一种潜质,那就是;对学业与自己的兴趣特别的在意、认真。 看起来,似乎已经在心中想好了自己未来, 一个人默默地,耕耘着、奋斗着,直至成功---农场十年修炼,成正果...... 。我对他的农场记忆:外表温文儒雅、腼腆,笑容亲切,他要聊天的时候很健谈, 可有时候却喜欢自己静静地走开, 到个没人的地方悠闲地坐着思索,或者拉着他的小提琴...,他很少讲废话、气话,也不擅长多讲笑话。生气的时候,先把自己的脸涨得“通红”,然后,也只不过是细声细气的几句“发泄”,他光火的腔调,有时候,也蛮可爱。三十年了,所有人都会有几十年的心路历程,但,一路走来的开潮,显现了能力与价值,他的“热能技术光环”,将终身闪烁!卑者斗胆评说,还请开潮见谅。但,我也相信,开潮至所以会介意,是因为十几年的农场共事,彼此熟悉与了解,就像我与随心那样,同样的彼此熟悉与了解。我细细品味了随心予以开潮的感言,随心所言即卑者心智,感悟至深。各人自有足下路,适合自己“踩”的路,是人生最坦荡的路,或许,也是“最幸福”的路......,永远为自己祝福,也永远为朋友祝福。在此,也更为开潮祝福,祝福你,攻克热能高端技术,为民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积德修来万年福!哈哈哈! 阿新的想到哪说哪我昨晚看一遍,今天上午开机时看一遍,刚刚又看一遍。别人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经验之谈,是要通过反复咀嚼才能消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精神养料。 很认同阿新的“嫉妒”一说,国内的很多企事业单位包括高校“嫉妒”成风,内耗啊,不知耗掉多少“资源”,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想想企事业当家人也蛮难做的,如果能一门心思抓产值抓销售业绩等纯指标,那简单省事多了,偏偏有人事纠葛来搅局,那是很伤脑筋的。 所以我想陈高工这样的好好先生能在交大生存发展很不容易的,想开了,当吃亏就是便宜,给自己留一份好心态,一好万好。 我只要有空,就会到洪博来学习,即使退休了,人还是需要不断学习,学习对老人而言,从大处讲是跟上时代步伐,从小处讲是预防老年痴呆。有百利而无一弊。不过,要注意保护视力。 1 . 社會充滿不公平現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適應 它。 ( 因為你管不了它 ) 2 . 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人們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沒有 成就以前,切勿過分強調自尊 。 ( 因為你越強調自尊,越對你不利 ) 3 . 你只是中學畢業,通常不會成為CEO,直到你把CEO職位拿到手為止。 ( 直到此時, 人們才不會介意你只是中學畢業 ) 4 . 當你陷入人為困境時,不要 抱怨,你只能默默地吸取教訓 。 ( 你要悄悄地振作起來, 重新奮起 ) 5 . 你要懂得 : 在沒有你之前,你的父母並不像現在這樣"乏味"。你應該想到,這是他們為了撫養你所付出的巨大代價。 ( 你永遠要 感恩 和孝敬他們, 才是硬道理 ) 6 . 在學校裡,你考第幾已不是那麼 重要,但進入社會卻不然。 不管你去到哪里,都要分等排名。 ( 社會、公司要排名次, 是常見的事,要鼓起 勇氣 競爭才對 ) 7 . 學校有節假日,到公司打工則不然,你幾乎不能休息, 很少能輕鬆地過節假日。 (否則你職業生涯中一起跑就落後了,甚至會讓你永遠落後 ) 8 . 在學校,老師會幫助你學習,到公司卻不會。如果你認為學校的老師要求你很嚴格 , 那是你還沒有進入公司打工。因為, 如果公司對你不嚴厲,你就要失業了。 ( 你必須清醒地認識到 : 公司比學校更要嚴格要求自己 ) 9 . 人們都喜歡看電視劇, 但你 不要看,那並不是你的生活。只要 在公司工作,你是無暇看電視劇的。 ( 奉勸你不要看,否則你走上看電視連續劇之路,而且看得津津有味,那你將失去成功的資格) 10 . 永遠不要在背後批評 別人,尤其不能批評你的老板無知、刻薄和無能。 ( 因為這樣的心態, 會使你走上坎坷艱難的成長之路 ) 這十條金科玉律般的職工座右銘, 我建議作為職工必讀的經典之作。要把它 張貼在自己工作生活的牆上,經常閱讀 反省,對我們大有好處。比爾蓋茨之所以成為最受尊敬的人,以及近十年"世界首富", 恐怕其間重要道理正在于此。 大家放眼望去會發現 : 大凡成功者, 在談到成功時,很少談“做事”, 而都在講 “做人 ”。因為不會做人, 就不會做事,就會走上無為的一生, 或走上大起大落坎坷艱難的不歸之路。 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先生說 : “ 要在三四十歲思考人生,七老八十再想用處就不大了 。”人, 出生入死要深思! 才是大道理。 在农场工作的时候,我记得开潮一手书法了得,行书、正楷真是写得漂亮。他的手迹,在洪博客以前的版面上曾经出现过。也因为开潮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曾为窑厂“抓革命,促生产”出过力。呵呵。我也听说,开潮有个哥哥,毛笔手迹绝顶好,不知开潮当下是否还在“墨台”修炼?如果,正有开潮“墨迹”收藏,那几十年以后,就是一副热能科学家的手迹,一旦拍卖,可谓价值连城。哈哈! 现在,市面上正风行“收藏”,好多有价值的收藏品,拍价都非常昂贵,比如说,1953年的第二套人民币的一角票,现在单张的价值是3.6万元、1980年的五十元人民币的单张的价值为4200元,还有,那是阿新感兴趣的茅台酒的收藏,前几天,电视节目转播了一出茅台酒的拍卖,一瓶几十年收藏茅台酒的最高拍卖价是86万元,加上竞拍附加费,得手是96万元。哈哈,这是个不小的诱惑。所以嘛,我们眼光要放得远一些,即时,恳请陈健画家、开潮高工慷慨赐予《字画》,定有收藏意义。哈哈! 今天的天气很好,白天阳光明媚,温度升高了不少,但晚上走在大街上,空气还是那样的清冷。勾缩缩的我口中哼着小调《相思河畔》,脑子却一片空白。说是脑子一片空白,其实也不是没在思考,我努力地回忆着当年,回忆着和开潮、周宪平一起工作过的日子,我想记录一些什么,但满脑子浮现的却是那张笑哈哈的娃娃脸,以至于字不能连句。不知不觉中,把哼着的小调窜改成:自从在博客上见到你 无限的思念在我心底里 我要轻轻地问问你 何时才能相聚……前文中,开潮把我称为师兄,令我心里很温暖也很得意,说老实话,那时要好的朋友都陆陆续续地上调了,心高的我又得不到领导的~~(我想哭),还好是你和宪平的出现,使我排遣了诸多的无奈和不快,为这我真该谢谢你们。 开潮,我一直有一个疑惑,博客第74章节《忆》的作者“偶然”博主一直不知道是谁,当我听着小提琴“梁祝”的优美旋律,看着“偶然”的那篇优美的“忆”的文字,不知何故,我眼前浮现的就是你。那么,他是你吗? 开潮,你的出现,你所取得的成绩楼上诸位已各说纷纭,我想说,我所佩服的是那些作“学问”的人,你是其一,博友中还有二、三。我一直认为,年龄是生命的长度,学识是生命的密度,意志是生命的强度,梦想是生命的高度。我们应在强度中增长高度,在长度中加强密度。当然,所有的度都离不开渡过愉快的每一天。祝快乐健康! 刚刚踏入洪博大门时,只知道大家的网名,和人物对不上号,随心这样的网名,加上柔美中夹一丝丝幽怨的文字,把你想象成林妹妹那号小家碧玉,呵呵!只要有一段时间没在洪博里看到你的只言片语,就会牵记你,还记得我的呼唤吗?后几期博客中看到你和其他窑友的合影,现出七尺男儿真身,让我大吃一惊,文字和人对不上号啊! 很同意没具名的访客对你的评价和惋惜的言辞,为偷懒,全文照搬:“最为惋惜的是我们的随心朋友,每篇博文如此别具匠心,让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感谢洪博,让我真正认识了随心,实际上早有耳闻“随心老来三额”,想不到噶来三。“怀才不遇”用在随心身上一点不错,也怪随心自己,现在这个社会用不着客气,既然行,就毛遂自荐把自己推销出去,包装对你来说也是多此一举,侬货真价实明摆着的,侬胆子咋会噶小,如此文豪没有用武之地,侬爹妈不为你可惜,我们为你可惜煞特了! ” 建议你整理出以往写下的随感之类文章,向报社去投稿。洪博的博台是你练笔排练的舞台,你正式的舞台应向社会大众开放呀!期待看到变成铅字的你的大作,(或许早已有了),叫真人不露相。到时别忘了我们这些后援团或者称为伯乐的。随心,发表作品可不受年龄限制哦,你没得托词了吧?阿桦在这里为你唱一句:“随心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 笑翻天對聯 上聯:風在刮,雨在下,我在等你回電話 下聯:為你生,為你死,為你守候一輩子 橫批:發錯人了 上聯:看背影,急煞千軍萬馬 下聯:轉過頭,嚇退百萬雄兵 橫批:我的媽呀 上聯:考試不作弊,來年當學弟 下聯:寧可沒人格 不可不及格 橫批:就是要過 上聯:去除數字一和二 下聯:還有四五六七九 橫批:就是三八 上聯:我愛的人名花有主 下聯:愛我的人慘不忍睹 橫批:命苦 上聯:在天為神 下聯:在下是豬 橫批:天蓬元帥 上聯:上壓下,層層加碼,馬到成功 下聯:下騙上,節節摻水,水到渠成 橫批:皆大歡喜 上聯:為你癡 、為你累、為你受盡所有罪 下聯:為你死、為你 狂、為你哐哐撞大牆 橫批:為愛癡狂 上聯:麻將、撲克、金花,輸完之後回家 下聯: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 橫批:慘啊 上聯:該吃吃,該喝喝,有事別往心裏擱 下聯:泡著澡,看著錶,舒服一秒是一秒 橫批:不能白活 我想“拍卖”也是“交易”的方式之一吧,没人举牌参与叫“流产”,参与争叫称为“竞拍”。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拍卖”的行为很好,至少是“公平竞争”、“阳光透明”,整个过程它有程序以及游戏规则。 我不恰当的将“人”和“物”相比,就此想到了“领导或干部”的任用和选拔,何不也来个“竞拍”如何?将曾有的业绩公布于众,让大家“直选、公选”,或者由参与者去“揭榜”,最终公示。如不这样的进行,你纵有条例规定几十上百条,暗箱一操作,草鸡也能变凤凰。 竞拍老酒,如“鉴别师”失误,充其量是卖出一瓶假酒或一幅假画,如果是选一个领导或干部呢,牵连受害、遭罪的人和事,就不是一瓶假酒一幅假画所能交代的了。 我跟陈开潮相识于农场俱乐部。当时俱乐部刚成立需要招聘一批工作人员,报名人很多,而能进的名额又有限,于是就采取考试筛选。考试分特长考和文化考。记得陈开潮凭着一首小提琴“新疆之春”的娴熟技巧,赢得评委的一致高分。 日前,我们几个昔日俱乐部好友聚会,曾谈起陈开潮,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个儒雅男人。 什么是儒雅男人?网上是这样解释的: 儒雅的男人,他可能其貌不扬,也可能身材矮小,或者是五官不好,也就是长相一般。但儒雅的男人从外貌上看,一定要精神抖擞,面目和善,身体清洁,穿戴整齐,衣着干净。总之是那种看着很舒服的样子。 儒雅的男人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内涵!这种内涵就是知识的构成。知识可以充实一个人的内心,净化一个人的灵魂,提升一个人的品味,只有在具有丰富的内涵的时候,他才能谈吐不凡,才能见识不俗,这种人才能算是儒雅的男人。 儒雅的男人必须具有乐观向上的心态。这种乐观的心态是表现在多方面的。在工作方面,他可以不是官员、不是领导,也可以没有大的成就,但他一定要对自己的工作满腔热情,要能拿得起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家庭,他可以不是大款,可能没钱买房买车,不能给夫人孩子更多的金钱上的满足,但他对家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家庭和孩子关爱有加,要让家庭充满欢乐与笑声。 陈开潮就是那种永远都会朝着你微笑说话的人。 如果说陈开潮是儒雅男人,一点都不为过。 我与“岁月无声”认识与华师大,当时,她在后勤办公室工作,因工作关系经常有交往,后来知道她也是长江农场,而且是在场部工作,认识陈开潮,贺梁,黄菊生,颜宗德等窑友。这样,我们的话题就多了。她手风琴拉得很好,是场部俱乐部的主力,她还会摄影,电脑。所以平时有问题,我总要请她帮忙。08年11月8日,窑厂老同事联谊会,我请她来帮忙,给大家摄影拍照。那张纪念版碟片,其中有一部分照片是出于她的手。她对我们的博客十分关心,经常给我帮助指点。今天,她写的“儒雅男人——陈开潮”帖子,写的十分的好,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很受启发。谢谢“女强人——岁月无声”! 博主过奖了,我不是什么“女强人”。对窑厂的关注,出自于自己在农场时期曾和窑厂有许多次的交往。那个年代时兴歌咏比赛,而歌咏比赛全场最有看点、最有竞争的就是窑厂和仪表厂。我因受窑厂的邀请,经常去伴奏手风琴,为此认识了贺粱、颜宗德老师。贺梁老师那时担任合唱团的指挥,他的指挥给人的印象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其实排练也挺受罪的,一遍遍的唱,只要有一丁儿点的不对,贺指挥就立马喊停重来。一首歌往往要唱上个N次遍,我真佩服这些合唱团的团员,个个精力旺盛的拉大着嗓门唱,我估计贺指挥的嗓门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喊坏的吧?从窑厂合唱团的排练到演出,他们总是那样的投入、认真、较劲,因为他们要成为整个长江农场的NO.1 我想,这就是窑厂人的精神所在!在此,祝窑厂的同仁们新年快乐!给大家提前拜个早年,也祝洪老师的博客越办越好! 最近酒的呼声很高,各类所谓的“年份酒”身价陡升,就像随心和樑兄所讲,很看不懂。 我参加过酒的拍卖会,比如最近有一个酒,大家可能都知道的牌号,那就是四川泸州老窖,标明“温永盛”的年份酒,上乘材料制作的圆形陶罐瓶,内容960毫升的量,酒精度数为60度,曾得过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金奖,最终槌音落定在8000元1瓶,购买者人头挤挤,而且升值空间很大。 就一般或不关心收藏和拍卖的朋友而言,认为这种行为毫无价值和意义,不要说一瓶酒近百万,就算是几千元拍得,也属于“脑子进水”了。作西啊,喝了长生不老啦。但是拍进的人是决不会去喝的,如打开喝了,那真是“傻冒”了。 有时一种社会或经济现象的转变,是和整个社会大气候、经济大环境有关的。比如以前都知道“存钱吃利息”,后来利率调整到“看不懂”了;那就去炒股吧,看看曾经近万点的股点,现在正逢干旱,连小鱼都露鱼脊了;那么咬咬牙去炒房吧,哪知又有这么多的“清规戒律”限制购房……。以“GDP”为主的市场经济总的为钱找出路呀,在此关头,各种行当呼之欲出,“收藏”又重整旗鼓、“典当”也矗立街面而不忸怩。 平头百姓通过“柴、米、油、酱、醋”的洗礼,大家都明白了,要把小钱变大钱只有进行资本运作、要把物质变成钱,那就去(类似的)拍卖行吧。就简单的“投入产出”而言,总是希望“低投入高产出”的。到小菜场买菜,“货比三家、讨价还价”也是经济运作行为啊,不就是追求“低投入高产出”吗。所以家里如有一些“东东”,不是赶快去拍给心里有个数,就是悉心收藏,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就可能更值钱,否则真的是资源浪费了,呵呵。 以前讲的投机,现在是说投资,“投机倒把”罪也已从我国的法律中消失。据预测,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中,收藏将会引出一种新的跟风,由于收藏的种类实在是太多,所以对锺爱东东的收藏者来讲,识不识货是关键了。所以各类的“鉴别师”应运而生,但是如何来甄别真假“鉴别师”呢,这就是风险。 其实,通过登记和拍卖分别进入股市和收藏,都属于投资范畴,有投资就有风险,这是基本常识。就拍卖而言,也就是一个交易的载体罢了,可能不太了解就觉得比较远了,其实和炒股的经常进出证券市场一回事。 樑兄,按随心所讲,快到酒橱里看看是否有20世纪80年代的好酒。如果有那么一、二瓶的话,我帮你卖掉,你可以投资一个酒厂了,哈哈哈。 特别感谢坐在红沙发上的师兄大哥大音无声、管理大局的在洪博上出大力的阿新局长、大学校长张建业、自学成才的文豪随心、管理百姓水资源的梁兄、给人们创造视觉艺术美的陈大画家、手风琴高手岁月无声、美女仙人福尔摩斯XF、交大校友阿桦、钢结构专家王毅、民兵连长翠屏、食堂同仁阿兰、食堂顶头上司莽野、市南校友张素荣、久仰大名的导演董老、能力极强的博主、韦建良(老光)、大朋友、刘菁兰、访客、访客Hz、郭跃鹰等等各位的鼓励和赞许。然而,本人觉得自己的船太小,承载不了过多的赞赏。请留给我们长期的,锲而不舍的,在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苦的,勇于攀登文学高峰的,不戴任何社会帽子(或叫光环)的,文学功底深厚的,一篇篇美文被人叫绝的,完全靠自学成才的文豪随心。作为三十几年的好朋友深深地知道随心的船,容量大着呢。借用大音无声的话:期盼在不久的将来能和大家见上一面。举杯祝大家身体健康,天天快乐,共同进步! 答大音无声:博客第74章节《忆》的作者“偶然”不是我。在洪博主的培养下,洪博上的美文到处可见,文人墨客多着呢。谢谢洪博主建立了一个学习的好平台。   世间“志”为何物?窑友陈开潮用他的大写人生为我们做出了解答,从读书不多的73届初中生,到农场的挖泥工,到俱乐部的小提琴手,到交大的高级工程师,他的人生轨迹都在志向的指引下留痕,每一步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艰辛,一步一个台阶,他向我们诠释着:志带你走向成功!有志者事竟成,“志”不单纯指志向,还包含着“意志”的内容。志向就是理想和奋斗目标,而意志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同困难作斗争的心理过程,二者是统一、相辅相成的。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我们每人都能举出一大把,暂且不说古人司马迁受腐刑写《史记》,也不讲洋人爱迪生只读过三年书最后成为发明家,更不谈当今残疾达人刘伟用双脚弹奏出时代最强音,仅就我从洪博上认识的身边人陈开潮、王毅、徐斌超、陈健……的人生经历中,从博主执着办博的精神中就可以看到有志者事竟成的典范。 有志者事竟成,“志”是决心与毅力的组合,它可以使人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志”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让一颗心远行却不知疲惫;“志”是一种轻盈,它可以让一个生命飞得很高却依旧轻松。因为有志,小溪汇成了大海;因为有志,枯枝盼到春的绿叶;因为有志,人类助长了山峰的高度。人们站在地平线上,不断构筑自己的梦想,只要有志,并会为梦想拼搏,他将会是大海、绿叶,站在山顶的那个人就一定是他。 岁月无声,你好啊,你的博文《儒雅男人--陈开潮》用笔很细腻,把开潮的形与貌、情与趣、能耐与个性,都刻画的淋漓尽致。我从你对开潮评说的文章中,体味到了你对朋友的热忱与细心。说起陈开潮的小提琴和你的手风琴,这就很自然地把窑厂与长江农场俱乐部连在了一起。那个时候的基础文体活动确实很有活力,生机勃勃。每年一度的歌咏比赛、“五一、国庆”以你们场部俱乐部牵头下基础的文艺表演,搞得有声有色。比如,有乐器独奏、独幕小品、舞蹈、至今还很有印象的是君嘉伟的单口相声、独角戏、上海说唱等许多精彩节目,虽然,那个时候,群众文体是“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方面,但是,对于留场知青的业余文化生活,无论从场党委、场工会,俱乐部包括基础单位以及好多好多热情支持、参与的知青朋友,用现在的时髦说法,就是上上下下,十分“给力”。记得,农场的歌咏比赛,的确有过不小的声势,窑厂与仪表厂,也曾经是场部礼堂舞台“闹剧”的角儿,就像我这样,没有学过合唱指挥的三脚猫,站在舞台上“张牙舞爪,滥竽充数”瞎指挥。当然,在岁月无声那样如此高超水准的手风琴的伴奏下,窑厂得奖,也“当仁不让”了。哈哈。还有,以颜宗德(颜泡)为龙首的窑厂舞龙队、颜泡的快板书、赫赫有名的窑厂足球队,这些一直都是场部工会、岁月无声等领导、专业人士“罩着”的好节目。哈哈,想着那个当年啊,开潮幽雅小提琴声、岁月无声轻快的手风琴伴奏,足以让人心情愉悦,年轻了几岁。岁月无声,08年联谊会我们似乎没有直面交流,今天,假《开潮主题》,也借洪博平台,算是再次见面,握手,问好。谢谢你,当年对窑厂职工文体工作的“给力”,也谢谢你这位难得的细心朋友,把卑者那个本来就像“哑壳材”般的嗓门,如此清晰“辨认”,哈哈哈,真开心!由衷祝愿,岁月无声,健康快乐,新年吉祥!如果,再能有幸欣赏你的手风琴演奏,那真是一大乐事! 陈大画家老弟,你为窑厂群众歌咏一事,大可不必多虑。农场歌咏比赛的活动,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是80年-84年之间。这个时候,画家老弟已是中榜状元,远走高飞了。那时,的农场大背景是:1978年知青上调暂告结束,1979年,病退,商调,顶替,劳务输出等“回城风”开始。因此,留在农场的绝大多数没有回城条件知青(部分知青等待父母顶替期的到来)包括我本人在内“情绪低迷,前景渺茫”。那个时候,部分知青成婚,当然,也有不少知青单身族,都在莫名其妙的期待与等候...... 当时,农场知青的维稳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大兴职工业余文体活动,也是一个设法稳定知青思想的必要途径。所以,那个时候,场部办起俱乐部,电影院、菜场、商店。厂区、生活区都打上围墙,搞起了“小花园”,职工群众文体活动也因此兴起。向画家老弟回报:当时的职工歌咏比赛,热情高,声势大,荣誉感强,但是,歌唱及合唱指挥的专业水准,肯定让画家老弟笑脱牙齿了。我们是凭借一股知青的“单纯”和热忱,在场部舞台上“张牙舞爪”。当然,我们窑厂的大合唱,也有不失精彩的一面。合唱队人数最多的一次是130人,服饰;蓝裤子,白衬衫,像模像样。合唱歌曲有:《歌唱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英雄赞歌》、《我们是八十代的新一辈》。记得女声领唱是:乐为梅,黄勇芬,男声领唱好像是成品车间出窑的?还是装窑的?面孔很熟,名字记不起了。那个时候,我们理解的大合唱效果是,声音洪亮,唱词整齐,吐字清晰,就可以了。我们也就是凭了这些“三脚猫”,与当年的仪表厂“比拼”,然而每次交手,都是第二,就差男高音这口气,哈哈,要是陈画家老弟在,窑厂何愁第一名?哈哈哈,说笑了!要是像现在说法,陈健的高音是非常专业的,出场费,麦克麦克,窑厂的文体活动经费,肯定是跟不上的。再说,“大和尚进小庙”是太委屈陈健画家兄弟了! 73届的陈开潮在窑厂与我擦肩而过、对他并十分熟悉。看了博主对开潮的介绍、使我对他十分敬佩、对73届来说学历应是此较浅溥,尤其对高数、立几、英语等课目是个盲点。他能达到今天这样的学位及高级工程师是他契而不舍的努力与对目标长期不懈追求分不开的。我同意老董说的机缘、但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即便机缘放在你面前我想还是不能成功的。岁月无声对开潮的评价恰如其人、定位儒雅男人妙!他内涵、谦虚、从他写的帖子中就能看得出来、从一个挖泥工到高级工程师这不知道要吃多少苦!流多少血汗!才能铸造今天的辉煌。呵呵、你退休还享受高工每月三百元的津贴。祝开潮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如果,所有窑厂同仁不介意的话,本人冒昧地代表一下原窑厂合唱队,祝贺陈健画家老弟,荣获全澳华人歌唱前三名!鼓掌!哈哈。我在想啊,如果,当时窑厂的大合唱真有陈健画家老弟参与以及艺术指导和排练的话,那比赛的效果肯定更精彩。实际上,我们那个时候的工作条件非常简陋,也没有文体工作的专业人才,就像本人那样,不懂乐理知识,也可厚着脸皮,站在台上“手舞足蹈”。因为,那是纯粹的群众团体活动,重在参与。有点名次,也就算是为窑厂争光了。回想起那个时候的一段经历,虽说,单身知青的业余时间很枯燥、单调,有时也会很寂寞,不过,有了这些文体活动,不妨也是一种“充实”。岁月无声朋友说我们窑厂的合唱团员排练时热情与投入,这也是体现我们窑厂洪书记等老领导以及老三届大哥大姐们营造和延续下来的一些好的风气与氛围。陈健画家老弟不必介意,澳洲悉尼与中国上海,直接对话、调侃、搞笑,乃是一大乐事。开心得嘞,奥看话已! 续阿新“拍卖”之说。现在,好多草根百姓围绕口袋里的几张老人头,从储蓄、认购证、股票、房产,收藏,像热锅子里蚂蚁,难以安定。首先要肯定的是,现在,老百姓对一点剩余铜钿的去向以及投资的理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像过去,喜欢捂银行,知道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成因与关系。但是,投资理财,不是人人在行,所以,就像阿新讲的那样,出现了“跟风”现象,这也不外乎有从纵心理作崇原因。因此,我们老百姓投资理财也需高度谨慎,不能把一辈子的辛苦钱打水漂。当然,适当的理财是可以的,但决不能盲目“跟风”。说起收藏与拍卖,最近,网上评论铺天盖地,甚至,担心被拍名酒是否会假酒?现在这个年头,吃的准的事情真是很难把握。经随心、阿新提醒是否翻一下家里的陈年名酒?结果,发现在92年,本人第一次挪窝的时候,是朋友送的中国十大名酒,各一瓶,哈哈,但是,是袖珍式小瓶装的,肯定货真价实,粗略算来,也有将近二十年的收藏期了,阿新,你看看,值多少价?哈哈,如果能发财,那拍价到位,鄙人就不上班啦! 拍卖,如同工程竟标一样,阿拉都知道其中的猫腻。如今这世道,别人的垃圾或可换宝马,你兜里的黄金只能当铜卖。不信的话,侬拎一瓶80年出厂茅台进拍卖行,别指望贵宾接待,无人会鉴定真伪,先将侬当作疯子掼出去再讲。侬不是炒家圈里的人,又不是皇亲国舅、利益集团,哈哈!!别捏鼻头做梦,天方夜谭了。迭种社会,富人多,做生意时精明得要命,但跨行搞收藏的话,当冲头也多。至于樑兄一时发兴,猴子寻宝,墙旮旯里觅出几瓶陈年名酒,还是留着自家悄悄地啜,噢!且慢!藏酒须温湿恒定,侬住在洋房,非躺在酒窖,保质不了,小心连命都捎上,还是置留橱柜,摆设为妙,"发财梦"想都勿要想。幸许一百年后,天勿塌,地球勿毁,有那么一天,侬贺家后裔,瞧着祖传名酒,灵机一动,考古新传,改行拍卖师,钞票"麦克""麦克",继而按阿新建议开爿酿造作坊,或生意兴隆,酒池飘香。但也可以转投陈健画作,承传雅趣,藏世交经典,不过,或已价值连城,酒业不抵,再改投.......哈哈!!吃饱晚饭呒沒事体做,砖瓦夜话! 静心养身多去旅游 过年就要虚岁66了,女儿已经在说“今年要送老爸66块肉了”,真的成了奔七之人。楼上各位说了好多拍卖之事,又让我长见识了。当然,我只能作为知识来了解,懂一点总是好事。但是,即便人民币放在银行再贬值,我还得这样做,我现在只求个“静心养身”,一个普通百姓只能求个安稳,日子平稳比什么多强,自己可能被以往的折腾弄得有点怕了。在投资理财方面,讲究的是“财大气粗”,平民百姓要在股市与“基金”公司搏杀,肯定要吃亏的。同样,在拍卖这一行里,要与“老奸巨滑”的拍卖公司或者“古玩老手”去赌,那也只能自找晦气。我的态度就是,乘现在还没到走不动的地步,不如把钱化在旅游上,量力而行地到全国各地、世界名胜去看看、游游,也乘机品尝一些美食,这样也算对得起自己了。 楼上朋友讲的在行,兄弟我听劝总是不会错的。现在,市场经济秩序,确实有待“整理”。工程竞标有“陪标”,藏品拍卖有“陪拍”,弄出来的价钿,策佬看的懂。我很认可阿新曾经在博文中讲过的一句话:要用政治头脑,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惯例,是政府机关、上层建筑的官员,需要这方面的能力,讲究以政治左右你的处事风格与思维方式。现在,这种观念似乎市场“份额”愈来愈大。改革开放以后,即将僵持的“国有经济”,逐步转制、盘活,走向市场。私有经济也像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这样的社会经济秩序,似乎有点像56年公私合营前夕的市场经济形态,社会经济也在慢慢地恢复“健康”。现时不然,与其说市场经济靠实力,不如说,市场经济靠“政治”。也就是说,你搞私人经济,不管你的产品质量如何,市场信誉怎样,如果,你不动脑子想想什么叫“政治经济”,照样叫你“寸步难行”!所以,这么复杂的社会与经济环境,要发财也确实难,平头百姓,更是难上加难!经楼上朋友提示,那十瓶小洋酒,如是100年以后,价值连城,后裔有望的话,那卑者从心窝里,谢谢你的吉言!哈哈哈,看来,不学学当今的“政治经济学”单靠十瓶小洋酒,太不靠谱了,那不过是一场“百年捏鼻头痴梦”!哈哈哈 今不知为何想起了大音无声的爱妻闻师姐大嫂。她有那欧美人特有的健美身材;还有那亚洲人浅黄色的白白的略带些红晕的,眼睛水汪汪的,鼻子挺挺的,温柔善良的,漂亮美丽的脸。她原来是带我们“新兵”的老师。我们“新兵”从生活、学习、劳动中处处能体会到她的关心。我们在1973年12月底到分配去车间前的那一段日子里,接受劳动训练,修建进窑厂的那条煤渣石子路。小路的两旁已经稀稀拉拉地种了一些不知名的落了叶的只剩下光秃秃树枝的小树苗,看不见越冬的海鸟,早已听不见水田里的蛙声,望出去是一片冬天特有的凄凉的农田。灰蒙蒙的天气,见不着太阳,时而还下着毛毛细雨,冷飕飕的寒风一阵一阵地吹着,呼吸进的冷空气使人觉得有些胸口发闷,……。就在这小路上,“新兵”们努力地吃力地来来回回地劳动着。有的人头上冒着热气,喘着粗气,手握着冷冰冰的拖车铁手柄,拖着装满沉沉的煤渣或石子的两轮手拉劳动车,大家都在高低不平的泥泞的道路上吃力地努力地拖拉着。这时,她会过来问寒问暖,送水解渴。善解人意的她,有时给你送去一句鼓励的话语,有时给你带来一个鼓励的微笑,有时还会给你一个鼓励的眼神,使我们正在接受劳动训练的铺路“新兵”心里感受到了一阵一阵的温暖,同时也感受到了闻老师的关怀,为此努力劳动接受再教育。然而,发现她的心灵比她的外貌更美。 今天正逢周五,一般博主会在这天更换版面,本想在翻过这一页之前,写上一篇“拾漏补遗”的文章,想再重温一下那篇“偶然”的美文,谈谈关于“泥巴”的问题……殊不知,横空里出了个“铺路新兵”,读着她(他)的美文,却乱了我的方寸。叫来夫人无形再读,心情为之荡漾,口中喃喃有词:是谁?是谁?谢谢,谢谢!本想让无形自己写上几笔,无奈,外孙女纠缠着她不离左右;本想由我代笔写上几句感谢词且署上无形的名字,但又怕字里行间透露出淡淡烟草的味道,反显得弄巧成拙,因此,在无形的授意下,由我来表示感谢。 “新兵”的文章写得很好,此情此景、夹叙夹议很有腔调,文章很丰满,很有看点。我说这话,纯指着文章的表现手法而非内容。其实,说起过去的艰苦,总不如真实的那样艰苦;说起过去的美好,总会超过真实的美好。我们这一代人很喜欢用往事如烟来描述和回忆过去,其用意往往也正是有选择性的记忆与忘却……这位铺路“新兵”还是要非常地感谢你,我和无形在猜测着你的性别,是她还是他?屡猜屡败的我还是和无形赌了一把。我说,当你看了我这篇文章后,一定会设法打电话给无形的,但是,无形不信。难道我又错了…… 在社会大舞台中“托”是无处不在,就像火车站旁的“票托”、马路边摆地摊卖小商品旁的几个“撬边客”以及有些场合的“忽悠者”等。我的意思是“拍卖行”这个平台本身没错,至于最终用多少银子拍得所锺爱的或物有所值的东东,完全靠自己掌握。 作为一个社会自然人,谁不想安居乐业过上舒坦的日子,但是有时候不是以你的意志所变化的。比如像我们那时代结婚时,有父母给一间小房作婚房已是上上大吉。谁想得到如今现在结婚买一间小房的价钱,已是我辈以上祖宗几代人所赚钱的总合都不够啊,但这又是事实,怎奈和它? 我有时在想以前“农贸市场”的前身,改革开放前是不允许的,但后来政府由“严管”转化为“开放”。那时农贸市场里,除了本地菜农拿一些农副产品参加交易外,有相当的一部分本市居民(所谓的“山上”下来的居多),他们因为犯了一些错或罪而受到政府部门的处理,由于世俗的偏见,出来后使他们的就业难上加难。他们为了减轻家庭父母的压力、为了自己的生存及生活所迫而纷纷加入了“农贸市场”,后来“水产摊老板”成了他们的另一个称呼。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用了心思(包括魄力),致使后来的物质生活有质的提高。 反观我们现在的一代,“小富即安”,而且这个“富”很大程度上是靠父母的,他们和当时所谓的“水产摊老板”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有了巨大的不同。我曾讲过,我们所处的现状是和社会大气候、经济大环境密不可分的。以前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我开玩笑说,现在时代不同了,男女当然不一样,社会上不是有“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之说吗,嘿嘿。 我举“农贸市场”之例,并不是忽悠大家要去上拍卖行、证券所之类,只想说明年轻人要养活自己和家庭,要生活得好或者更好,是要有些“计划”和“动作”的,也就是要掼些魄力、冒些风险的,谁不想过悠然自得的生活呢。现在三个地方老人多:清晨公园锻炼老人多、上午证券炒股老人多、下午卖场打折老人多。难道老人们不懂的过好日子?他们为了谁呢? 决定一件事做不做是自己的事,如遇见各种各样的“托”来忽悠也很正常,但是手中“撒不撒钱”也是你自己的事啊,捂紧自己的口袋,“不见鬼子不拉弦”,忽悠也没用,哈哈哈。我倒觉得应该鼓励年轻人有时去“倒腾倒腾”,至于怎样倒腾,老的就可以出出主意了。 有空再讨论樑兄的十瓶名酒,这么多年数我估计小瓶中只有半瓶差不多了,呵呵。 陈健说的对,吴震中也是原来窑厂的大餐师傅,中等个儿,方脸型,带有美男子般的“拉大胡子”,脾气温和,说话带着微笑,有那么一点内敛、沉稳。记不得是哪一次联谊会,我们彼此好像见过面?回想起吴震中在窑厂食堂的那个样子,也使我会联想到随心、唐吉明、陈春祥(太保)、吴宁申、于中讯、张伟星等食堂老朋友。想想当年的农场生活,想想我们这帮食堂老兄弟,早上起来,那个半睏不醒的样子,身上穿着那个“皱不拉挤”的满是油腻本白色的,“龙头细布”的食堂工作服,“无精打采”地上班下班,日复一日...,当然,农场知青有活泼、奔放的一面,但,在很多时候,情绪也会很低落,生活很孤寂、很寒酸......,有时候的感受,那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现在,很多朋友都生活的很好,我们应该为之而庆幸!

数据统计中!!

最新评论共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评论内容:请文明参与评论,禁止谩骂攻击!)
不能超过250字节,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昵称:    发表评论 (Ctrl+Enter快速回复)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合作说明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健康游戏忠告: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350317@qq.com 联系QQ:350317

Copyright © 2010-2013 Www.27zG.CoM
苏ICP备110498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