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dj战歌,就上傲气战歌网!2015年传奇家族玩家最喜爱的家族战歌网
战歌推荐:战歌网 战歌网dj Mc战歌网 DJ战歌网下载 激情战歌-冰雪战歌网 客服Q:350317
新闻搜索:

欢迎光临上海商学院思想政治课网络平台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2010-11-21 14:59

 


  第一部分????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网络的技术开发
  本课题界定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而是指课前、课中、课后一个大过程。这是由思政课的特点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贯串整个大学学习生涯的,渗透于学习、生活各个环节之中的。本课题的网络资源也不仅指从网上取得教学资源,也包括资源的创新、制作,搬上网的过程。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网络资源应用研究是围绕德育目标、内容,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手段,开展德育活动,实现德育功能的过程。它是运用网络系统传递、接受和处理,创新和制作德育信息,实现传统德育形式和内容、理论和实践、课堂和现场、可能和现实、对象和主体的真正有机统一和整体综合创新或再造。

一、借助网络进行思想政治课

  网络已经是现代生产力工具的代表。多媒体网络技术把抽象、复杂和空洞的德育理论,转为以个人自主的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将抽象的说教变成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教育内容,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声情并茂的平面动画、立体动画和逼真的影视场境的审美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互联网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第四大媒体”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的未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与思维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网络进“两课”,指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创新传统“两课”教学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第三代多媒体技术,给“两课”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学不仅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而且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增强了“两课 ”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1、网络的特点:
(1)交互性。网上信息可以不再受物理时空的限制而自由交往。
(2)便捷性。网络信息产生、发布、传播、接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交流十分方便。
(3)虚拟性。网络是以虚拟的技术为基础的,网上交往,人们可以不以真实身份出现,表现出交往身份的模糊性,导致了交往的隐蔽和神秘。
2、网络的优势:
(1)网络多维性。网络能将文字、图像和声音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传递多感官的信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
(2)网络拥有最有活力的群体。网络在高校的广泛应用还不满十年,接受计算机和网络培训的主力群体是青年学生。这是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
(3)网络制作成本低,速度快,更改灵活。网络制作周期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现场制作,即时完成且成本低廉。教学要求的变化就能及时实施和推广。
(4)网络具有交互性和纵深性。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的优势是互动。通过链接,只需简单地点击鼠标,就可以从相关站点中得到更多、更详尽的信息。
(5)网络能进行完善的统计。通过及时和精确的统计机制,能够直接对信息的发布和点击进行在线统计。
(6)网络可以跟踪和衡量效果。通过浏览量、点击率等指标,统计出多少学生看了发布的信息,其中有多少对发布的信息感兴趣。能够更好地跟踪学生的反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7)网络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网上可以建立完整的学生数据库,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爱好和IP地域分布等。这些资料可帮助分析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发布,并根据学生特点和要求作定点教学和跟踪分析,对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8)网络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索性。 网络可以将文字、声音、画面完美地结合之后供学生主动检索,重复观看。
3、将网络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1)网络拉近学生同老师和教学内容的时空距离。知识和信息的全息即时同步。网络可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间间距无限缩短,空间间距无限拉近。传统德育课堂因不能与时代发生即时或实时联系,导致教学知识、资料信息严重滞后。然而,这一切在今天却发生了根本变化。把互联网引入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课堂教学网络化,那么教师就可一边传授教材和教参等载体上已有的知识、资料信息,一边即时或实时从网上下载最新的知识、资料信息(文字、图像。声音等),与时代跳动的脉搏同步。在提前设计、预约的条件下,师生还可以直接通过网上的聊天室与特邀专家针对某一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网上即时的现场讨论。德育教学理论与社会现实生活最新信息发生即时的交互式全息联系。
(2)网络具有将抽象化为现实的能力。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模拟教学,实现德育教学过程中理想观念转化成具体、生动、灵活的电脑时空“现实”,对即将发生的现实过程做超前的了解和显现。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复杂感性现实道德生活,做超前的理论概括和加工、总结和提炼,真实的德育教学情景教育和虚拟现实技术成就的虚拟现实教育互相引发、指导和修正、整合,融会贯通,恰当互补。
(3)网络能满足对学生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网络教学融思想性、艺术性、文化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挖掘和利用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增加影视、图像、声音等立体动感视觉在板块栏目中的比例,既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又通过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化信息熏陶和感染学生,在育人上做到润物无声。
(4)网络教学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网络为大学生开启了一扇全面了解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信息的窗口,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经济竞争的态势、科学技术创新的信息、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走向以及我国改革发展的辉煌;了解各种各样关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解释、评论甚至批评,加上我们的正面引导,就能使他们在比较中学会鉴别,提高辨别是非、区别真理和谬误的能力,为青年学生更全面、完整、准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从而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进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支点和途径。网络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形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借助网络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整个大过程效果的一个趋势。

二、网络的应用

思想课教师要积极适应并建构起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展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
(一)利用网络资源准备电子教案
1. 解决思政课教学经常需要更新资料的需要
思政课教师不同于其他公共课教师,备课的内容时常需要更新,追随形势的变化需要充实新的内容,思政课老师常常反映工作量太大,大疲劳。应用网络可以大大减轻其工作量。网络资源信息量大、素材多、传递速度快,资料的查阅、采取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备课条件。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在网络上查找所需要的资料素材,方便快捷、便于增删修改,利用率高,提高备课质量。
2. 电子教案能提高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学生常常反映政治课的说教色彩比较浓,借助于网络恰恰是可以弥补其缺陷的。电子教案可以做到图文、声像并茂,美观整洁,再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堂辅助课件,或应用课件库中的课件,进行整合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表现方式于一体,刺激学生各种感官,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3. 使“点面结合法”能顺利运用
“点面结合”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点”指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面”是指整个课程、整章或某个理论的内容。
“两课”教学的重要观点和理论可以在课件的制作上采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或者动画标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两课”教学的难点,可以将内容和例子做成很直观的电子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反复几次,讲授时要循循善诱,层层分析。遵循思维认识的规律, 诱导和启发学生,将难点问题弄清楚明白。
“两课”教学的热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插入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加以分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分析各要点后,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相关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的逻辑关系演示清楚,对整个理论知识有一个综合和归纳,以点带面,融会贯通。(二) 发挥网络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进行网络教学
信息网络的应用,促进教师的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过程的优化。“两课”教育要担负起培育创新人格的任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设计能力培养过程,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已成为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技术手段,“两课”教师应敏锐地抓住计算机网络和音像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机会,把现代教学手段及时地引进到教学中来。教师对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行为,能有效地改善“两课”教学在学生心中的呆板、僵化印象。“两课”教学方法要创新,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的宽松氛围。把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中心,让启发式、参与性、讨论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
2、使“两课”教学多样化???
传统的“两课”教学中忽视教学风格的形象化,将内容正确、结构合理、表述准确等奉为授课质量优劣的标准。这在教学手段单一的情况下,较好地保证了对大学生进行完整的政治理论灌输,对大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种衡量标准在多媒体教学的强大功能面前出现了明显的质疑。如:有些为考试而学 习的同学,认真地听,忙碌地记,而对于是否听懂和理解却并不在意。还有一些同学对老师所讲的“两课 ”内容即使不感兴趣,也安然地坐在教室里,或眼望着窗外,或低头读着小说,或闭眼打着瞌睡,“你讲你的,我干我的”,只要不妨碍老师的讲课就行。究其原因,老师讲课照本宣科,学生感到平淡无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其实大多数同学求知欲望强,希望“两课”教师授课内容与多媒体有机结合,愿意变中求新,平中求奇。可以肯定,授课风格的新、奇及形象化是在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情境下“两课”教师努力的必然之举。
3、布置和批阅电子作业
在配备了计算机的教室里,老师可以布置电子作业。下例是某校思政课教师布置的作业:
作业一:阅读课本,将问题的答案输入到相应的编辑区;
任务二: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下载整理,链接到自己建立的超文本"实例报道"上;
任务三:上网查找有关知识资料,下载,
其中任务二和任务三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先分工查找,然后协作整合到一个文件中。教师通过监控系统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随时给予遥控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利用作业提交功能将完善后的网页交到教师机,教师以网络广播方式展示,与学生共同进行浏览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老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作业与考评方式均发生深刻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
4、课件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多媒体课件是优秀的专家系统,它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依据,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特点,是教师的经验和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情景其目的是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 。多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借助语音、图像、影像、文字等媒体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运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整合,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运用新模式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既巩固学科知识,又提高思维能力。还学会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在网上对思政课信息搜索和处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工具。
(三)提供网络环境延伸课堂教学
1、开放网络系统,提供学习环境
依据现行新教材上提供的网址,登录有关思想政治网,完成相关知识、资料的查寻学习任务和上网作业,直接和名师对话,接受名师指导,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通过网络播放优秀德育影视光盘、教学实录,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感性材料,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开设"网吧",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学习空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提高了教研能力,学生培养了个性特长。教师帮助学生怎样选择、使用、组织、开发信息,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推进对素质教育的实施。
2、注重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将一些优秀教育教学软件、素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和资源库以及名师公开课资料、录像转化成网上资源;建立课件库,存放教师研究开发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开设教研论坛、课题研究、学生点击等鼓励上网。发动广大教师有针对性地上网查询,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及时下载,进行整理、归类后上网,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为师生吸取营养、增长技能的大课堂。
3、采用书面作业、上机作业和主题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采用班级授课与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相合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经功能扩展之后,放在校园网上,并提供学生自由上网学习的环境,改变学生单渠道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信息的状况。同时精讲理论课,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进一步对课程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根据这个教学模式的要求,将教学分为预习教材、重点讲解、上网自习、上网自测、网上讨论和提高五个环节。
4、强调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
控制论告诉我们:“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是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复杂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得到控制、调节达到优化,主要是通过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来实现的。多媒体的多元性、多向性增加了思政教学过程和手段的丰富性、生动性,为师生间的交流铺设了更为宽广、通畅的桥梁。教师准确及时地把握了从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就可以对教学节奏、难度进行调整;而学生准确及时地把握了教师教学的思维轨迹和攻克教学难点的思维方法,就会主动地与教师默契配合,从而实现互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各种变化情况能及时而准确的做出反映及处理。辅导教师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反馈,可以实现和矫正教学活动目的,使教学活动中的缺陷之处得以弥补,不当之处得以纠正,完善之处得以强化,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网络资源的制作、创作、更新和取得

网络资源的制作和创作包括通过设计教学软件,如光盘、幻灯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把复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直观化,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一)光盘资源
光盘是目前用于存储图像、声音、图表、照片、数据、文字等各种教学资源较为理想的载体,具有体积小、存储密度大、保存时间长、检索途径多、速度快、便于共享等优点,学校有库藏不菲的光盘资源。要高效合理地开发光盘资源,发挥光盘资源效益并使之服务于教学。不断提高使用者对教学光盘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能力。充分发挥教学光盘资源的效益,可采取网络BBS、电子邮件、免费限时上机使用、举办专题报告会和在师生们必读的报纸杂志上刊载动态信息等多种形式进行多渠道的宣传。更大范围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好光盘资源;或通过网络这座桥梁,最大限度地实现各分散的光盘资源的“连接”,达到光盘资源“扩容”,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
在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流水线”,互联网是庞大的素材库。基于校园网或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系统一般由海量多媒体教学素材库、网络课件库、案例库、习题或教学测评库、VOD视频点播、BBS交流园地、制作工具库、趣味网络游戏和相关网络资源站点等组成,其中尤以多媒体教学素材库集动态视频、动画、音频、图片图形、文本、表格等各种信息资料之大成;常用的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Director、Authorware、Toolbook、方正奥思等;VOD视频点播系统则以动态视频资料为主。
在开发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时,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课程或课件教学目标为目的,充分利用网络的环境优势,贯穿开放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法于其中,集教学指导、个性探索、多媒体素材于一体,全方位地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化及共享,以期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平台。此外,还应遵守资源开发建设的规范性、学科性、持续性和检索的简便快捷性等原则。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具体开发,主要可分为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后学习资源两大部分。课堂教学资源主要由网上直播教学和演示性虚拟实验组成,如名师授课则可先用摄像机制作成直播视频,然后发送到校园网或Internet上,将之作为多媒体教学理论资源;演示性虚拟实验作为实践性教学资源,一般采用3D虚拟现实技术,将演示性强、试验效果要求高的细节问题尽可能地模拟出来,以便于学生理解,并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课后学习资源开发主要包括廉价离线多媒体教学光盘(电子教案)、在线资源和相应的作业、答疑及智能代理。在线资源由网络电子教案、在线图书馆和多媒体数据库组成。网络电子教案浏览能便于学生课后重温、复读,甚至下载离线阅读。在线图书馆开发可选择基于Wab的WWW服务器浏览,既包括建设自身的网上图书馆,又做好与其他网上图书馆的链接,以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师生们的查阅调用。多媒体数据库一般为应用分布式,以利于充分享用各地各种资源。作业、答疑与智能代理包括如BBS讨论区、网上教学资源站点的友情链接等。
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耗资大、涉及面广、业务性强,必须注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最优化的资源共享,必须适应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及教育全球化的需要。落实到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的具体实施上,需要关注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和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合理、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各种教育信息技术媒体,注重媒体的成本效益、易获取性、参与性、交互性、受众面与使用技能;应考虑其使用的阶段性和地域性,注意区分主媒体和辅媒体的不同功能,真正实现媒体的主辅、动静的有机结合和有效互补;在视频、音频、图形、图像、功画及数据等压缩技术选用上要考虑采用大的压缩比,选用较低的分辨率和最佳的播放方式,如JPKG压缩数据和静态图像,以MPEGII压缩动态图像;尽可能实现声音、图像的同步。
(三)网络资源的开发
网络是重要的教学信息来源,发挥网络的作用可以大大扩大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的成效。目前网上有关基础教育教学的网站很多,所涵盖的教育信息和教育内容也非常丰富。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针对性强、有效的信息,是当前利用网络资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1、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搜索方法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是通过目录检索系统逐级进入需要的检索主题,达到检索目的;另一种是通过特定的数据库(或专门网站的网址)进入检索课题,取得检索结果。
2、通过目录检索的网站主要是浏览型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用户可以依据网页上的提示,从一般网页逐级深入到所需的特定网负,或在检索框内键入检索的关键词,就可以找到有关信息,然后根据提示找到所需检索内容的信息。目前国内外有关教育和高校教育研究的常用目录检索型网站中,以下网站比较典型:
http://www.shbbs.cn/wz/#
纪录中国论坛
http://www.chinadocu.com/forum/index.asp?sid=181259392719&ntime=2004%2D9%2D17+8%3A03%3A12
纵横史海
http://www.qpyz.net.cn/fsl%20v1.20/index.asp
人教论坛
http://chat.pep.com.cn/lb5000/leobbs.cgi
声音BBS
http://www.ltyz.gx.cn/yuwen/bbs/index.asp
学史论坛
http://www.yuwen.com.cn/soft/sort/173_1.htm
中国教育资源在线——教育网(注册)
www.qpjys.edu.sh.cn/ls
历史星空
http://www.qpyz.net.cn/shisheng/web/bbs/ShowForum.asp?forumid=45
历史题材电影下载
http://e.pku.edu.cn
教育网搜索大王
http://www.sogua.com
音乐搜索第一站!
http://www.china-school.net/
中国高校网
http://www.pep.com.cn
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www.teacher.net.cn
中国园丁网
http://www.hongen.com
洪恩在线 软件学习指导,课件精美
http://www.itie.net.cn
课题研究网
http://www.webil.net.cn/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
http://www.jledu.com.cn
吉林教育信息网
http://www.cpus.gov.cn
中国科普网
http://www.cnqn.net/sy111/222.htm
中国青年网
http://www.neea.edu.cn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
http://www.chinaedu.edu.cn
中国教育信息网。
http://www.zjedu.org/
浙江教育网
http://www.njenet.net.cn
南京教育信息网
http://www.eduol.com.cn
苏州的一个教育在线
http://tech.tom.com/software/
电脑学园
http://www.sxedu.org/
绍兴教科研网
http://www.gzy.com.cn/
国之源教育资源网!课件素材、课件制作等
http://www.yzedu.com/
西部教育网
http://www.2ndclass.net
第二课堂
http://www.bjedu.cn
北京教育在线
http://www.xsj21.com/
新世纪课程网
http://jyxy.fsjy.net/cjh/index.htm
多媒体素材资源库
http://www.21cae.net/
中国活动教育网
http://www.zz6789.com/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网

通过特定数据库进入的专门网站,可以帮助专业研究人员尽快地、更准确地找到研究专门课题的内容。但通常情况下,专业数据库都需要购买获得授权密码或IP地址才能下载全文信息内容。
目前国内外有关教育信息资源主要专门网站有教育部网、园丁网、中国教育网、清华大学网、中国名师网、中国园丁网、探究型课程网、北京大学图书馆网、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网、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网、课件爱好者网。用户只要直接键入中国名即可直接进入所需的检索范围。

四、让网络成为思政教育的主要手段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不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思想政治课是贯串学生整个学籍过程的。可以分为课中、课前与课后。课堂以外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思想课的准备、延伸、拓展。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必要的环节。
(一) 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教务部门负责,各职能部门配合
拓宽教育领域。利用网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为了运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因此,要注意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优势,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互联网具有信息含量大、资源共享性强和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这种优势,给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借助这种优势,我们应当不断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娱乐人的易为大学生接受的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多媒体技术的承载,打破地域和空间限制,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和空白点,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使教育对象在教育内容的不断拓展中受到先进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象和覆盖面的新拓展。
(1)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把握方向
全面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利用网络信息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思政教师要积极主动争取党委的领导,由党委宣传部整合校报、电视、广播、图片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在网络上开设理想导航、理论学习、时事纵横、党建园地、社科经纬等网页,师生可随时上网阅读马列著作、专家论著、新闻时事等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搭建校园新闻立交桥,使网络宣传起到多种手段,一个声音的动态传播效果;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2)各职能部门配合创建网站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创办就业网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快车道”;学工部创建学工广场集成勤工助学、心理导航等内容,成为大学生的网上家园;团委主办青年网站将时尚、健康、活跃的校园文化延伸到网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优势,开设了校园论坛、在线调查、视频点播、心理咨询等栏目,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依托校园网建设,把学校各职能部门、各教学科研单位、教室、图书馆、教师和学生宿舍、实验室等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渠道的畅通。网站成为集舆论宣传、思想交流、提供服务、提升素质于一体,寓教于网。具有较强互动功能的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成为展示大学生时代风貌的窗口、服务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平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园区、引领大学生舆论方向的坐标。
各类学生网站的目标定位是“学生为本、强化导向、提升素质、注重服务、双向互动、寓教于乐”。
(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
(1)与学生学习生活各个环节相协调,动态建网
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节奏要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协调,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设栏目,更新信息,设立论坛,邀请校领导、中层干部和专家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沟通,从入学、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学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就业等环节,紧跟学生思想动态,把准学生思想活动脉搏,全过程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网站服务的对象,在网站的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为学生成才服务。
(2)以学生为主办网
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学生建、学生管、学生用的理念,以学生为网站建设和管理队伍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个环节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科学管理。通过搭建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的平台,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网站运行长效机制。
(3)把学生必需的各类课外活动搬上网
各院系可组织 “网络班会”、“网上组织生活会”、“网上竞选班干部”等活动。打破了空间阻隔,节省了师生的时间。学生们在寝室,在网吧,在家里,甚至在路上,只要在线都可以上网。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举措,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学校定期开展校领导和专家学者做客网络论坛活动,开设嘉宾聊天室,谈论话题可以大至人生哲理,小到食堂饭菜。领导、专家、老师和学生交心谈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宣传部、学工部、招生就业处以及校团委负责人,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大学生开展“真诚面对面”活动,网上同时可以进行文字、声音和图像直播。
搭建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平台。如开设BBS等具有交互性、开放性栏目。校内电台、有线电视实现网上互联互通,学生可以在网上点歌、收听和收看,参与节目的互动;开设在线交流栏目,聘请心理学专家,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在线与学生交流。把“两课”的课件、案例挂到网上去,使“两课”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网上,做到网站建设的“车”开到哪里,网络德育的“货”就充足地供给到哪里。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生活,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学生工作部、团委、学生会要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生课外活动,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生活,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比如举行网页设计大赛,程序设计比赛以及网上征文、摄影、调查、辩论赛等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寻找网上网下联动等新型的文化活动模式。利用多媒体制作心理宣传网页,提供声像资料;利用电子邮件技术,开展心理问卷调查;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热线,进行对话,让学生倾吐自己的烦恼,引导其发泄和稳定情绪;利用各种网络软件资源,开展心理测评与训练,辅导学生鉴别常见的心理障碍,并进行自我调节,消除困惑、焦虑等一般性的心理困扰。这种网上心理服务安全、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说出心里话,因而也容易取得明显的效果。另外,教师应该就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比较规范和实用的网站,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五、网络思政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对策

互联网进入校园形成网络文化后,学生们可以更直接地接触社会。他们所受到的潜移默化不再只是家长的唠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德育工作者的熏陶,而是受到来自整个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学生思想状况比以前复杂得多,传统的工作方式不那么奏效,甚至会导致逆反心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和学生间缺少平等的、真诚的心理交流而惯用那种居高临下的单向直达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已经适应不了接受多方位网络文化熏陶的学生的选择,达不到内化的功效。网络道德更是一种自律,并且更不易被人察觉和监督,失去了外在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仅靠个人内心信念来维系。其结果是,一方面在网上游戏人生,跟着感觉走,无聊、消沉、冷漠,另一方面又拒斥现实社会,依赖于“人机交往”,进而影响其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和人际关系,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已经是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学生接受的难度越来越大,但要应用网络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许多挑战。
(一) 对传统权威的挑战
1、对教师权威的挑战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居于教学的中心”。但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得到拓宽,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让学生顶礼膜拜的唯一对象,也不是机械传授知识的简单工具,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主要以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将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伦理道德等的困惑以及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教师不能再将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继续充当知识传递的“二传手”,而应当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更多地扮演顾问和向导.充当“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2、对教材权威的挑战
教师和书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和家长不能再把学生看作被动的学习者、被教育者,而应该看成是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伙伴,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权利。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3、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挑战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书本、粉笔、黑板为主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和网络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存储。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信息载体处理的多样性以及对多种信息载体处理的集成性特点,设计出声、视、图、文一体的多媒体CAI课件,将原本抽象、不易感知的教学内容以声、视、图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可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
(二)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室、书本和师生构成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环境。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系统用于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它在延伸人类时间的同时也拓展了人类的空间。利用有线电视和多媒体,全校学生能同时聆听一个教师的讲课;利用网络还可以实现校际间、地区之间、不同城市之间的教室同时上一门课,倾听其他学校、其他城市的名教师授课。
学校的教学环境正越来越走向开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是单向传递:教师是“蓄水池”,学生则成了“装水的罐子”、“盛物的篮子”。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式的,因此,教学的心理环境也从封闭走向开放。多媒体的关键特性在于信息的多样性、交互性。
信息的多样性是指信息种类的多样化,从早期的数值、文本到多媒体时期的图像、图形、文本、动画、音频及视频等,能够同时刺激人们的多种感官,增强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信息的交互性是多媒体与电视、电影等单向信息传递设备的区别所在,它指学生能够向计算机提供反馈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改变计算机的执行流程。
(三)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首先要从教育观念更新入手,要树立几个意识。
服务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切实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把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让网站在贴近学生中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网上的虚拟平台转化为真心实意为学生办实事,在解决学习、生活具体问题的同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在服务中激发大学生关心和参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增强认同感,这样才能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注重服务,就是在网上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形成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立交桥。即针对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社会交往、就业与考研、心理咨询、休闲娱乐等需求,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通过网上服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拓宽了育人的新渠道、新途径。
平等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打破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固定地位,变被动式教育为互动式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网络的主体,他们之间地位平等,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及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育者要尊重并认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更加平等的环境中共同面对问题。
主体意识。网络的交互性也使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得到极大地调动,受教育者可以在网络上平等地发表自己的思想看法,与教育者或其他受教育者互相沟通探讨,他们从内心里渴望被理解,渴望被认同,渴望被尊重,对居高临下的灌输方式有抵触情绪。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重新定位教育者的角色,在网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诚恳地进行交流,建立起信任、平等的朋友关系,大学生才易于敞开心扉,教育者才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我们既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更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并外化为积极的自觉的行为。
2、改进教育方法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除了年轻人好奇心强、感觉敏锐的特点外,往往思想丰富、自由、开放、活跃,这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灌输教育,向被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思想观点、理论知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网络化时代,自主、自觉、自愿是人们行为的重要特征,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因受到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而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单纯的鼓动、号召,生硬的强迫、压制、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法也难以收到实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开通,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和手段,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具有的及时、互动、灵活、形象等优势,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改进教学方法一是将单纯灌输教育转变为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要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一切手段,向学生提供信息,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正确选择思想信息,增加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分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具有教育效果的魅力。二是要善于整合各种有效资源,以服务为抓手,寓教于乐,在服务中实现教育,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三是网上网下结合,营造成育人氛围。网络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一点就灵的良方,还需要网上网下、网内网外的良性互动,拾遗补缺,优势互补,共同形成育人氛围,发挥双向育人作用。
3、加强对思政教师和思政干部的网络技能培训
要不断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建立一支能够依靠现代化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动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对政工干部进行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的半脱产培训。轮训专兼职网络思政干部。网络宣传员、网络辅导员,他们与大学生在网上交流,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思想工作做得有的放矢。
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才能走进网络及大学生网民的世界,才能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思想问题,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在网上交流中,能够始终立于主动有利的地位,把握网上引导的主导权;并逐渐学会在网上培养个人的言论权威,学会在网上组织舆论支持力量,实现从“一对多”到“多对一”的引导教育态势的转变。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不会滞后于学生的思想发展,工作才会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
4、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进行正面教育
开设虚拟校园、网上课堂、视频娱乐、电话查询、祝福信息、跳蚤市场、动漫天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随着网络走进学生宿舍,学生可以通过BBS和学校新闻主页,学生、家长、社会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校的改革举措、规章制度,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学校也可以通过收集电子邮件和整理BBS上学生的、家长的、社会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思想脉搏,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改进工作;设立“(院)校长信箱”、“学生工作信箱”、“回音壁”等等栏目,与学生、家长和社会进行网上交流,释疑解惑,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开设以网络为载体的知识竞赛、学术论坛、征文比赛,以倡导网络文明工程为内容的文明寝室、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开展的教师网上评论文、网络心理会诊、网络班会、网络文化科技节等活动,赢得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网站赢得点击率。校园内主题教育网站切忌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大学生的益友良师。
5、构筑网上防火墙
以往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通过其言行比较容易被察觉,教师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端正认识。但是,当学生日益通过网络来表达思想时就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网络文化的气氛中,学生与教师对信息的选择具有同时性、平等性、随意性。如何防止学生受到网络文化垃圾的污染,由于大多数人都通过各自的代号而非自己的真实姓名上网,教师无法知道究竟是谁在发表意见,自然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正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趋于复杂化,网络的各种负面信息很容易就消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教育效果。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健全信息监控网络管理制度,聘请信息员,设立网上“视导员”,学会通过互联网及时快速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引导大学生查找和利用正确有益的网上信息,主动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网上不健康的信息及时予以删除,防止有害信息进入网站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对BBS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并把学生关注的突出问题汇集起来上报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形成网络疏导机制。正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网上思想政治工作。

6、网上网下配合,增强思政工作的功效
网上与网下配合,网上了解动态,具体问题特别是一些敏感、热点、疑难和深层次问题,仍要坚持开展网下耐心细致的深入工作,进网络只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领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与春风化雨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矛盾,更不可能取而代之。多媒体教学在交流互动上还远远不能达到人与人灵活交流的程度。思政课教师应当着力增强自身引导学生的应变能力。要注意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产生共振和谐振的规律和机制, 把网上的虚拟和网下的真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网上网下育人合力。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贡献率得到显著提高。
7、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材与课件的关系
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摆正授课内容与它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选图不宜求全求多,而应少而精,做到重点突出,简明实用。一个课件应选择最能表现授课内容、最具代表性的图像或画面,这样才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字或图片不要过于追求新、奇、特和听觉、视觉效果,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的严肃性受到影响。
课件应来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是对教材具体内容的重新整合。但课件不能与教材严重脱节,不能为制作课件而随意取材。课件是为教学制作的,它只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应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图片和音像资料要具有典型性和连贯性,力求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要多选用正面的资料,不能选用渲染错误的历史图片、画面等。课件教学改变的只是传统的授课方式,而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并没有改变。事实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思政课教学,其内容是提纲挈领式的,更加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永远不能替代的是教师本身具备的思想道德上的教化作用。教师要突出、强化自身的育人功能,应该有意识地将自己坚定的理想、高尚的道德、纯正的情操等优良品质外化为自己的人格魅力,注重在仪表、言谈举止、气度风范等方 面加强修养。
互联网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也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精心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使之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从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这是当前各学校面临的紧迫课题。

第二部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方式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或受众)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计算机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方式。在现代信息社会,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杰出代表,网络以神话般的触角伸向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吸引了各行各业众多的公众加盟网络。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它通过联结个人计算机设备,从而将每个人互相联系起来,组成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并且,随着电子商业、电子购物、电子教室、电子论坛等网络应用的出现,人们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诸多活动逐渐在网络社会得以实现。可以说,网络不仅改变着现实生活,而且通过模拟将现实生活转移进入网络,使虚拟的网络社会成为某种真实。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在以电子元件和“比特”创建一个神奇世界的同时,也制造了自身难以克服和解决的诸多问题,因而,同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
1.网络社会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地带。
网络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在创造网络的同时,也将各种思想价值观念带进网络之中。因而网络社会不仅充满了人性,具有个性,而且也具有社会性、政治性和阶级性,不仅具有有序性,同时也具有无序性,甚至充满了各种思想矛盾斗争。在电子元件构造的网络大厦里,汇聚着形形色色的人,纷繁复杂的思想,丰富多采的文化。网络不仅传播着知识技术,而且也传播着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网络社会不是人的真空地带,也不是人的思想的真空地带,因而,也不可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地带。
第一,网络社会是由人主宰的社会。网络社会同现实社会相比较有许多特别之处,网络主要由电子元件和信息等基本元素构成,电子元件支撑起网络社会的物理空间,信息是网络的主体内容,网络是信息存储和传播的通道。表面上看,网络空间中似乎没有人的位置,但实质上,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都是不能缺少人的存在的。在网络社会中,网络和信息的操作都需要人来把关,人是信息和网络的主宰,正是因为人的主宰和操纵,网络才得以获得模拟现实社会的能力,从而成为网络社会。“网络人”不仅是网络技术的创造者和控制者,而且也是网络信息的“把关人”,他们既决定着网络技术的质量,也决定着网络信息的思想内容及性质。因而,“网络人”的思想素质与其技术素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提高“网络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网络社会既具有个性,又具有社会性。在网络社会中,每个人面对自己的计算机工作,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展现自己的个性。但每个人又不是孤立的。网络将个人计算机联结起来,并以之为中介构成人与人的网络社会关系。网络社会不仅崇尚个体性和个性,而且具有鲜明的群体性和社会性特征,一方面,“权力分散”,“沙皇退位,个人抬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以共同语为基础,社会“全球化”,谋求合作,追求和谐。网络社会中个性与社会性的实现以及这种两极性关系的协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帮助。
第三,网络社会不仅充满了人性,而且也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在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张扬,人的自由、平等得到体现,人的隐私、尊严得到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的优化,或许相反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个体性的发展导致孤独感、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人的自由让人无拘无束也助长无法无天,保护隐私给人安全感也使人陷入危险境地。网络社会中高科技的发展对人性的影响关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予以研究。
第四,网络社会既是一个有序的社会,也是一个无序的社会。就电子物理空间或硬件环境而言,网络社会具有有序性;但对于软件环境以及诸多网络行为而言,网络社会却具有极大的无序性。现代科技用精密的电子元件和严密的电脑程序构建了网络社会强大的“经济基础”,但网络社会的“上层建筑”却不是科技手段能够建造的,网络社会从一开始就具有“上层建筑”先天不足的缺憾。网络开发者们构建了现代的网络社会,却没有为其同步立法。并且,由于“电脑空间的法律是世界性的”,“计算机伦理十诫”也很难制约偌大无比且具隐蔽性的网络社会,因而,网络社会是一个缺少规范且难以实现规范制约的社会。要有效维护网络秩序的稳定性,最好的办法是在人们的内心为网络社会“立法”,这项塑造心灵的工作理所当然应由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
第五,网络社会也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由于电脑空间完全没有物理边界,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社会是“超国家”、“超民族”的社会。然而,就社会历史发展现阶段而言,一个全球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只能是善良人们的妄想,社会历史现实不可能因高科技的发展而被超越,政治国家和各民族历史与文化价值观也不可能被超越。因而,网络社会虽然是“无疆界”的,但其与现实社会一样,仍旧存在阶级矛盾和政治斗争,只是斗争形式有了改变,从使用武力转向使用思想文化武器,从为疆土而战转变为信息而战。网络社会复杂的矛盾斗争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网络社会现存的诸多网络行为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
网络的魅力和破坏力均根源于人,因为人是网络最不能忽视的“软件”,是网络运行的主要操纵阿者。人是有思想道德的人,不同的人思想道德层次不同,人的思想和行为对网络系统及其运行会造成重大影响。正是人将社会既成的人伦关系和道德带进网络,带给“计算机”,从而造成诸多的网络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
其一,黄色信息污染。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不同,色情信息在西方有些国家视为合法,网络的国际化使这些黄色信息毫无障碍地在网络中传播,造成对网络社会的污染和威胁。黄色信息泛滥对我国青少年网民的严重危害应引起重视。
其二,文化霸权主义。由于世界还存在着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文化渗透和思想侵略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是主要的武器。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打破了过去的自然屏障,使恶意的政治信息在网络社会恣意横行。并且,由于西方某些国家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发展相对普及,英语是电子文本的最主要语言,因而滋生了网络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青少年网民的影响不容忽视。
其三,网络道德问题。网络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虚拟”环境??电子空间,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他们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出现如电脑黑客、信息垄断等严重的网络道德行为问题。此外,网络社会还存在更为严重的网上战争和网络犯罪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以全新的姿态介入网络。
网络社会是一个神奇的“虚拟”社会,也是一个问题多多的“真实”社会。网络社会的诸种特征和问题呼唤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问题的科学,理所当然应将网络社会作为研究对象,既要研究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又要研究网络人的思想与行为,还要研究网络社会的政治与道德等问题。网络社会除了需要计算机网络开发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人员外,也不能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者和专家。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网络不仅创建了全新的社会领域,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传统开辟了现代方式。
计算机网络具有许多优点,其一,信息容量大,信息资源共享;其二,信息沟通交互化、全面化;其三,信息传播速度快、超时空。计算机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如:思想信息容量大,便于思想调查与分析;思想教育信息共享,有利于及时收集和迅速传播思想、教育信息;思想信息交流平等、自由、全面、及时,有益于进行自我教育;各领域、各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互相联系与沟通,有助于进行系统整合研究,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等等。而最为重要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可以使我们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要素及其特点获得全新的认识。
1.关于教育主体。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是与受教育者矛盾对立的特定的教育者,他们是高高在上的思想权威,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思想理论灌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思想教育主体是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他们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具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他们具有高新技术和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品质,但不一定是思想权威。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具有特定的身份,甚至可以不被称为“教育者”,他们具有非主体性特点,不进行“说服”,而提供“选择”和“引导”。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仅相互之间地位平等,不具有上级和下级的层级性,而且与教育客体(可称为“受众”)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因而,他们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具有取得教育效果的魅力。
2.关于教育客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社会中的“网络人”为主要对象,具体而言他们就是广大网民,主要分散在学校和企业这两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以青年学生和职工为主体,这是一支正日益壮大起来的队伍。他们的共同特点表现为:其一,年青,家庭经济条件好,追求高新知识,有理想,积极上进。其二,反传统,重时尚,思想开放,个性鲜明,行为独立,富有创造力。他们是一群充满好奇心和怀疑精神的现代人,同传统的受教育者相比,独特之处在于:其一,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主动性多于被动性,在网络中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寻找信息,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其二,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发挥教育主体性作用,喜欢交流信息,发布信息,常常通过操纵信息的行为影响其他网民网友,网络思想教育客体总想说服他人却不易被说服,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可以说是“业余的”或“兼职的”教育者。
3.关于教育内容。在计算机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多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其二,因网络的超信息量和信息的固有本质,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可选择性;其三,具有极高的文化与科技含量,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因而,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的主题这些政治性内容,可能由多媒体技术集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手段而演绎,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其四,计算机网络也不可避免会有过滤不了的负面教育信息。
4.关于教育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式如下:其一,不使用传统的“灌输”方法,因为在网络中不可能对网民进行面对面强制性的信息灌输;其二,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一切手段,向网民提供信息,并引导网民正确选择思想信息;其三,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在计算机网络中,为思想教育所使用的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方法穿上现代科技的外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是一场具有积极意义的变革,它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观念,而且能解决传统思想教育中曾经难度极大的问题,如:应用理论研究者、基本理论研究者、思想政治工作者三者之间可以进行网上交流,不再彼此封闭,各自为政;教育内容的衔接、教育效果的系统整合问题因思想教育的网络化而会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不仅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而且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方式。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初步设想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正确的观念指导和领导的重视,又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合。
1.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首要任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既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又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担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而迫切的任务。
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网络体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建立要讲究以下原则:第一,完整性原则,即网络信息应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第二,积极性原则,即网络信息应是积极向上的,正面引导的信息应能阻挡、抵消消极信息;第三,主动性原则,即网络应保持教育者的主动地位,及时主动发布信息,主动应战各种不良信息。建立思想教育网络体系可设立总站、分站,如:全国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可以主办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总站,银行系统、商业系统、建筑系统等大型国有企业可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分站;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可主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总站,下面可分设各大学网点、中学网点、小学网点。建立网络体系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
3.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任务。首先,要发布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实现思想信息和教育信息共享。各网站要将本系统或本单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现状、问题、经验等资料和信息公开上网,接受访问;其次,各网站可根据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设计富有特色的网页,向网民进行特殊的思想教育,如:学校系统可开设心理咨询网页,企业系统可开设政策和法律咨询网页,军队系统可开设军事博览网页;其三,可在网上开展一系列活动,如,通过开展思想调研活动收集思想信息,通过开展思想讨论活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通过开展思想教育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教育效果。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关键。
4.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任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新的社会工作,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有许多新课题。如:网络社会的特点及其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网民的思想特点及对网络行为的影响问题、网络伦理道德建设问题、网络规则与法制教育问题等等。只有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从而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 第三部分?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其最大效益?通过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出实现资源整合的四个方面的探索经验,即综合利用资源,动态补充资源,协调管理资源,完善管理制度。为实现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综合利用资源
近年来,我校组建起了校园网,整个综合布线覆盖了整个校园。校内各处室、各年段均配备了电脑。所有电脑均可享受光纤宽带上网服务;而且还拥有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智能化语音室、高标准化电脑室等;图书馆也实现了电脑管理,大大方便了图书的借阅和查询,提高了图书的流通量。此外,还配备有对内和对外的服务器,教师不管在校内还是在家里都可以网上办公、浏览学校资源库、制作上传课件、编写材料、学习等。
硬件设备是实现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而软件资源是实现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核心。现我校还没有配备“浙大校校通管理平台”、多学科“CSC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K12资源库”、“海百合课件制作平台”等优秀软件和资源库。由于教学资源缺乏,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和完善教学结构。造就了一批能较自如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各学科教师,他们制作了许多较高水准的多媒体课件,形不成一系列有研究和观摩价值的公开课、优质课;也无法有系统地利用电脑和现有系统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材料,如编写教案、制作试卷、统计成绩、撰写论文等等,初步实现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二)动态补充资源
在充分应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要注意根据实际变化进行动态补充,教学资源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原有资源,才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
我们分析了以往教学资源的局限:
(1)资源固化。现在一些资源的课件往往紧扣着教材内容和章节顺序,而在当今经济不断发展、信息飞速更新的时代,教材更新、改版的情况时时发生,使得这种固化的课件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甚至“昙花一现”;又因这些课件是某个公司产品、要进行适时修改更新实非易事,课件滞后于变化的实际,其可用性大大降低。即使资源产品能够立即升级,其质量有待查检,而且教育部门又得进行资金的再投入。
(2)内容封闭。部分课件按为数不多的几个教师或工程师的教学思想设计,不可能完全适应各校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各校学生的学习实际,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而且多数课件无法在其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重新整合,阻碍了教师使用课件的积极性,使广泛“共享”受到限制。如根据教学需要,某课程拟引用另一课程课件的某片断,但因为无法“断章取义”单独利用而只能放弃。
上述局限性使得我们的资源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和活力。这促使我们借鉴“积件思想”,其资源制作的着眼点是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根据这些知识点制作出独立的小课件,这些课件具有“微单元性”、“可积性”、“重组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更适应当前的教育及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整合应用水平的要求。使动态补充资源的实现成为可能。
(三)协调管理资源
现在资源库的教学实践运用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资源盲目堆集,与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强。有的资源库中充人大量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在收集过程中带有盲目性,使教师在使用时,还要再花费许多时间进行了解和鉴别的工作。
(2)教学资源库的架构过于复杂,资源的分类没有遵循一定的规范。在教学资源库中,设计的资源分类架构不符合元数据分类的方法和标准,会出现一条信息多次定义,或信息过多相互包含和重叠的情况,使资源库难于管理。
(3)资源库中只是简单地提供资源,没有相应的资源整合工具。许多资源库中,除提供一个资源搜索工具外,不提供其他的信息整合工具,还需要教师用其他的制作工具组合信息,很不方便,对于具有学校特征教学资源利用造成限制。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只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协调管理好教育教学资源,才能达到整合的目的,发挥出整合的效益。
1、将所有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尽量纳入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开发平台和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增强教学资源的通用性、互换性、兼容性和共享性。
2、对现有资源进行清理、归类和筛选,剔除陈旧过时的资源,及时加以补充、升级、改造和更新,使教学资源不仅完整配套,同时也与时俱进,保持新颖性和先进性。
3、打破资源分割局面,处理好投资与回报、管理与权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建立灵活多样、公平合理的共享机制。
4、整合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心设计,务求实用,降低整合成本,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5、树立资源整合的大系统观,对资源整合的运作应加以宏观把握,遵循整合的基本
原则,结构上加以优化,管理上力求创新,技术上实施集成,使孤立零散的教学资源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资源,从而求得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四)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能更有效、安全地管理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资源,应该制定《多媒体设备使用管理条例》及《多媒体设备综合使用说明》。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脑室、语言室、图书馆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在校园网络管理及网络资源管理方面,制定《校园网管理条例》、《网管中心操作规则》、《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操作规范》等。这样在学校形成一整套规范管理的制度,为学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有序的健康环境。
综上所述,整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基本思路是“将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加工与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最大功能

  

数据统计中!!

最新评论共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评论内容:请文明参与评论,禁止谩骂攻击!)
不能超过250字节,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昵称:    发表评论 (Ctrl+Enter快速回复)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合作说明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健康游戏忠告: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350317@qq.com 联系QQ:350317

Copyright © 2010-2013 Www.27zG.CoM
苏ICP备11049833号